近年来,崇左市税务部门立足税收职能作用,聚焦非遗传承与产业发展,通过政策赋能、服务护航、融合创新等举措,助力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与产业发展成功“破圈”。

在天等县,百年非遗指天椒加工技艺正焕发新生——从手工选椒、古法腌制到秘制发酵,每一罐火红的辣酱都凝结着匠人对风味的执着。

为推动非遗技艺传承发展,天等县税务局面向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其关联企业推出针对性服务,落实落细“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六税两费减免”等各项最新税收优惠政策,打造全流程跟踪服务,不断提振非遗传承人扎根行业、传承技艺的信心。

“我们发展的背后,除了对‘非遗’技艺的坚守,还得益于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去年以来我们公司享受政策减免9万余元,这笔钱全部投入生产线升级,让传统手艺焕发新生机。我们有信心把这份‘火辣’事业传承下去!”天等指天椒加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广西天等县辣都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兆强表示。在税惠政策的支持下,其企业不仅升级了生产线,还带动周边农户扩大种植规模,如今,融合非遗技艺的指天椒酱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年销售额突破300万元。

在江州区那隆镇,那隆腊鸭、那隆小明山茶等非遗产品近年来借助展销会和电商直播“云端”销售,产品知名度越来越高。

为助力产业发展,江州区税务部门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完善“线上+线下”服务模式,积极了解企业生产加工情况和经营过程中的涉税堵点难点,“一对一”“点对点”帮助企业做好涉税政策辅导,分行业、分类型为纳税人精准推送适用税费优惠政策。

“税务部门经常上门给我们送来税收政策清单,帮助我们了解政策、享受红利,2023年以来我们共享受小微企业、六税两费等税费优惠7万余元。接下来,我们计划增加500万元投入来更新包装生产线、仓储货架、仓库等设备,打造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推动非遗技艺产品走得更远。”崇左市江州区雪婷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周雪婷介绍。

“到宁明,游花山,制红糖,带包花山王。”这脍炙人口的宣传标语是宁明县“非遗+文旅”模式助推产业发展的缩影。2020年,宁明县古法红糖制作技艺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后古法红糖产业便乘着文旅的东风腾飞起来。

为催化产业融合创新,宁明县税务局聚焦非遗传承企业发展之要、现实之需,主动靠前强化宣传辅导,为景区制糖工坊、非遗工艺研学基地提供“面对面”涉税辅导,引导企业合规经营,并及时将税惠政策送达企业。

“村民们制作的古法红糖品质虽好,但糖块太大,难以保存,为村民创收比较困难。税务部门上门辅导,有针对性地解决涉税疑难,帮助我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税费减免,我们将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添置食品级硅胶模具和真空包装设备,大块红糖制成小块后进行真空包装,延长了保质期,产品受到了广大游客的欢迎。”古法红糖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黎友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