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的部署要求,立足百色自身优势,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充分发挥广西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等政策支持作用,精准释放政策红利,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据统计,我市上半年获批“双百双新”项目3个,获批“千企技改”项目9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3家,新引进新型生态铝、林业、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项目67个。

面对面点对点送政策上门

铝产业是百色的支柱产业。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激发铝产业企业的发展活力,我市积极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深入企业开展“问计问需”调研活动,通过“一对一”收集企业涉税诉求,面对面“把脉问诊”,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从铝水变成轮毂成品,产品供应贵阳、成都、重庆、柳州等国内汽车生产基地,远销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吉利百矿集团凭借“小轮毂”勇闯“大市场”。近日,记者走进位于田阳区的吉利百矿集团年产1000万只铝轮毂项目生产车间看到,滚烫的铝水经过精炼、低压铸造、热处理等多道工序,变成了大小各异、样式丰富的铝合金轮毂。“项目一期建成后可以生产14寸到28寸的铝合金车轮,能满足绝大多数乘用汽车品牌铝合金车轮的需求。”该公司生产管理处处长尹学康介绍。而在此之前,受经济下行影响及项目建设初期固定资产投资巨大等原因,吉利百矿集团曾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在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后,我市税务部门快速回应企业诉求,系统梳理了税费支持政策的适用条件和办理流程。今年以来,吉利百矿集团先后享受各项税收优惠7700余万元,企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今年以来,我市税务部门大力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实施“减税降费直达易享攻坚战”,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细化方案,精准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特别是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为实体经济发展增添了动能。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9.63亿元。

广西华磊新材料有限公司致力发展煤电铝一体化产业,是“广西百色生态型铝产业示范基地”的核心项目之一。近年来,受市场因素影响,企业发展面临着生产停滞、资金短缺等多重困难。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我市税务部门组织业务骨干为企业送上“定制化”“专属化”税费服务,在短时间内成功办理了1.54亿元的大额留抵退税申请。“有了‘真金白银’的支持,我们更有动力,也更有能力去实现绿色转型和技术创新。”该公司财务总监柒光辉表示。

为促进小微企业发展,今年以来,我市税务部门还在税惠政策落实上创新,让税费红利直达快享。“2022年以来,我们共享受税费红利近200万元,多重税收优惠的叠加落实,给企业研发投入吃了‘定心丸’。”广西那坡百益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财务人员李常意表示,由于资金不足,企业新的铝酸钙产品生产线的建设项目迟迟无法推进。那坡县税务局第一时间前往企业了解发展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制政策“大礼包”。位于右江区的广西智昊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也在今年上半年享受到小型微利企业减免11.94万元、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4.25万元的政策优惠。

实打实的政策优惠、心贴心的精细服务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动力,也更加坚定了企业破浪前行的信心。今年以来,为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直达市场主体,我市持续落实自治区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广西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高质量建设若干政策》文件精神,为西部鼓励类产业和小微企业减免税费0.82亿元,为入驻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国际金融科技产业园的120户企业落实财税政策优惠0.88亿元。

推动设立“一站式”政策兑现窗口

今年以来,为更好落实简便高效精细服务要求,我市不断优化税费服务,缩短诉求响应时间,通过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等定制化服务,加速释放政策红利。“以前过来办理业务都要排长队,现在在网上就可以完成操作,材料审核通过了就可以过来直接打证,效率更高。”近日,在市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窗口,企业代表韦先生通过商事登记全业务自助一体机拿到了营业执照,整个过程不到15分钟。

“一站式”服务窗口给企业带来的实惠在基层也有所体现。德保县税务局通过建立“一套资料、一次提交、一日办结”的内外协作高效受理机制,纳税时间压缩至76小时/年,纳税人办税资料报送平均减少39.2%。“现在企业开办高效便捷,税务部门的服务一年比一年好。”德保县亿沣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郑高兴地说道。

在减轻小微企业办税缴费成本方面,乐业县税务局将涉及企业新办、不动产登记业务的服务窗口连接在一起,实现企业开办“一窗联办”、不动产登记“一站式办理”。针对涉税业务不懂办、系统操作不熟悉的纳税人,该局充分发挥业务骨干作用,以“面对面”讲授和现场辅导的方式,对税费办理环节进行梳理优化,不断压缩办事时间,简化办税流程,下大力解决纳税人办事难题。

近年来,为助力政策红利加速释放,我市出台了《百色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首创企业开办“全市通办”平台,全市13个政务服务中心及4个合作银行网点,配置电子化一体机,可实现“异地申请、异地办结、就近可办”,解决企业开办异地办理营业执照、刻制、印章、税务发票申领等问题,政务服务功能不断优化。同时,以右江区、田阳区、百东新区为试点,搭建市场主体准入“智能审批”模块,以“5+2+24”不打烊网上“打照一体机”审批新模式实现即办即得。通过流程优化、部门联动、统一出件等措施,优化提升“一窗综办”能力,提升线上“一网通办”水平,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异地办理、“跨省通办”“免证办”“零材料”,进一步增强实体经济企业发展的信心决心。

扩大企业“免申即享”政策范围

近年来,我市聚焦市场主体关切,不断强化数据资源共享利用,推行智慧化、精准化个性化服务,依托“桂通办”平台,分类梳理惠企政策清单,建立“一企一档”“一人一档”,推进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

“今年以来,我们依托广西惠企惠民政策兑现平台,聚焦经营主体和群众反馈强烈的惠企惠民政策‘找不到、看不懂、享不了’的痛点,实现让企业群众更精准、更全面、更便利地享受政策红利,推动各项惠企资金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市大数据发展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今年4月,我市开展梳理惠企惠民政策清单“免申即享”清单,清晰明确政策的兑现条件、受惠内容等,使企业群众更准确、更充分了解政策规定,实现精准供给。通过推进数据归集共享、拓展和完善功能应用等举措,让公共政策兑现“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和资金直达“一键直达”更高效、更精准地实现。

截至目前,我市已在惠企惠民政策兑现平台发布295条惠企惠民政策事项,实现涉及农民补助类、助学资助类“免申即享”,约8000人已享受优惠补贴。下一步,将加大惠企惠民政策事项发布力度,积极探索惠企惠民政策“免申即享”,让更多政策资金“一网尽览”“一网通办”“一键送达”。

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企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我市将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政策支持,释放政策红利,促进“好政策”与“优服务”相互叠加,推动实体经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黄明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