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的制陶技艺传承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作为宋元时期遗存的珍贵文化地标,它不仅承载着千年的制陶智慧,更是桂南和粤西地区制陶技艺辉煌历史的见证者,至今仍在铁山港区兴港镇薪火相传。
近年来,北海税务部门持续围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跟进非遗企业经营发展情况,为企业送政策、优服务、强质效,在非遗传承、发展和创新的前沿“拉满”纳税人缴费人获得感,以税心护匠心,让非遗焕发勃勃生机。
拉坯、盘筑、成型、焙烧……在北海市某中学的学生陶艺实操室里,某陶瓷厂的退休工程师正精心指导着学生们制作形态各异的陶艺“小作品”。
“2018年赤江陶烧制技艺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以赤江陶以北海本地高岭土为原料……”该陶瓷厂作为赤江陶制作技艺的项目保护单位,通过陶艺进校园等多种方式,始终致力于赤江陶瓷的传承工作。
古老非遗传承发展的背后,真金白银的税惠支持与及时贴心的精细服务必不可少。为更好弘扬传统文化,让“指尖技艺”加速转化为“指尖效益”,北海市铁山港区税务局依托税收大数据,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发展特点及生产经营状况,常态化入户走访,最大限度为纳税人扫清政策“盲点”,解决办税“痛点”,为非遗企业保驾护航,让更多“守”艺人成为税惠受益人。
“去年以来,公司享受到‘六税两费’减免等税收优惠近10万元。我们将这笔钱用于烧制工艺的改良,实现以电为主的烧制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陶瓷厂财务负责人欣喜地表示。
在北海市某陶瓷工作室,精美的赤江陶制品在精心的打磨下平滑如镜,贝类、中华鲎等富有海洋元素的图案被雕刻得栩栩如生。
作为非遗传承人,工作室负责人在赤江陶制作工艺上有独到见解。“赤江陶始于宋元年间,工艺复杂,近些年,掌握赤江陶烧制技艺的匠人越来越少。为了让赤江陶瓷在传承中不断推陈出新,我专门成立了这家陶瓷工作室。”他介绍道,“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与赤江陶相遇,我们的销量也逐渐变好,近几年来,享受免税收入近50万元。”
非遗传承,税心守护。下一步,北海市税务系统将进一步立足税收职能,不断拓展精细服务内涵,畅通非遗传统技艺企业税费服务需求响应渠道,在文化保护和传承道路上守好至臻匠心,推动非遗产业在新时代焕发更大活力。(薛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