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防城港市税务局以“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监管一件事”为契机,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及时掌握传统企业技改、环保升级等方面信息,有针对性地对辖区内传统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等污染物排放大户辅导环境保护税政策,以政策优惠的“正向激励”和税收制度的“反向约束”鼓励企业开展向新向绿研发,实现绿色改造升级。

传统钢企的绿色革新

“从2017年开始,我们先后投资400多亿元实施一期、二期技术改造,并先行一步加大环保投入,累计投入环保整改资金近50亿元。”广西某冶金有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林周表示,“我们始终相信,只有与生态环境效益相结合的技术改造,才是成功的技术改造,把环保做好,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企业在实现绿色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仅要靠自身努力,还需要外力“推一把”。环保税“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的杠杆调节作用,引导企业由“要我减排”向“我要减排”转变,推动企业走上节能环保、绿色发展之路。

钢铁企业是污染物排放大户。如何让他们的升级改造更有“绿”意,防城港市税务局拓展跨部门“综合监管一件事”工作场景,主动与市生态环境局完善数据共享,定期获取辖区内排污单位排污许可、污染物排放数据,为企业建档立册,实地走访了解环保设备安装情况,推动企业环保技术升级。2024年,该冶金有限公司投入使用了二期技改项目超低排放系统,单位产品能耗、污染物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是西南地区第一家实现烧结、球团全量烟气活性焦脱硫脱硝和第一个完成超低排放清洁运输、无组织排放公示的民营钢铁企业。

“环保税提供了节能减排的强力支持,也加速了我们生产技术的升级改造,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这笔帐很划算。”林周算起“环保账”时表示,2023年享受低于标准排放减征环境保护税政策减免362万元,2024年缴纳的环境保护税同比下降50.59%。同时,他还晒出公司的“减税账”:2023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2024年先进制造业企业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5%应纳增值税税额,而这些红利都将继续投入技术研发中,不断探索绿色升级之路。

蓝色码头的绿色抑尘

“防城港码头是目前国内规模领先的数字化、专业化、智能化散货堆场,也是国家重要的建材进出口基地、粮油加工基地、煤炭储备配送中心。”防城港码头有限公司党群部副主任苏良福介绍,2024年年初,公司荣获“第一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称号;防城港码头19-22号泊位、400-401号泊位顺利通过评审,达到三星级绿色港口标准,成为北部湾港首批通过中国绿色港口等级评定的泊位。

换作以前,谁也没能想到,弥漫着生产作业粉尘污染的散货堆场如今蜕变成到处充满“绿色元素”的智能码头:进港大道两旁长势茂盛的防风林、助力码头告别“柴油味”的岸电设施、配备有精密监测仪器的污水处理站……

“近年来,我们将生产经营高效运行和绿色环保发展‘两手抓’,累计投资约3亿元,扎实推进港口码头的污染防治工作,整治生产作业粉尘、污水。”北部湾港防城港码头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彭思影表示,公司持续开展绿色港口评定争创工作,一直在运行结构调整、传统工艺转型上发力,研发投用环境智慧监测系统,配置75套大气监测仪、19套水质在线仪以及3套海面溢油监测设备,实现港区粉尘、水质和港池海面溢油实时在线监测,如今绿色集疏运占比50%以上,污染系数明显降低,同时港区绿化面积占可绿化面积比例达99%,有效净化周边空气质量。

防城港市港口区税务局积极推进“税务征管、企业申报、环保监测、协作共治”的环保税征管协作机制建设,充分发挥环保税的正向激励作用,推升发展的“含绿量”、增长的“含金量”。北部湾港防城港码头有限公司2024年缴纳环保税同比下降40%。

“2024年,我们不但相比以前少缴了环保税,还享受多项税费优惠减免政策,减税降费政策直达快享,让我们有更多资金投入到绿色港口建设中。”彭思影欣喜地说道,“防城港码头将继续打造绿色发展金字招牌,让环保之路行稳致远。”

白色碳酸钙的绿色发展

防城港市上思县是广西碳酸钙产业适度发展区之一,现有规模以上碳酸钙企业10家。但上思县的碳酸钙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是集中在石材开采和粉体加工等环节,并因为下游化工、矿山机械、商贸物流等配套产业的缺乏,未能完全实现废料资源化利用的碳酸钙企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有待提高,绿色循环经济有待进一步发展提高。

为促进碳酸钙产业的绿色发展,上思县税务局与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启动联合工作机制,以企业每年矿山动用资源量和储存量为基数,以炸药耗用指标为抓手,根据污染物排放量的具体情况,将企业的销售数据、单位能耗、税种税负等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联合其他部门协同监管,查找上下游及配套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各税收环节的节点、堵点,制定《上思县碳酸钙行业税收指南》和税收管理规范,重点宣传辅导碳酸钙行业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税收政策,通过环保税的约束激励机制,努力提高企业的向绿色发展意识。

上思县某水泥 (上思)有限公司在多部门的联合辅导下,算清“环保账”和“减税账”,不断在如何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方面下功夫。“实施节能减排,走绿色发展之路,已经是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从建设一期工程起我们就同时配套建设了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该企业办税人凌先生介绍,“这些年不断改善工艺,加大环保材料的投入,目前已经累计投入资金661万元,这背后有企业观念的更新,也有国家政策的约束和激励。”

据了解,该公司利用窑头和窑尾烟风管道余热进行余热发电,通过收集窑烧热能转化发电,2024年1-7月,发电量就达到了4千多万度电,相当节省煤炭5000多吨。从2023年到现在企业节省成本的同时还得到了90多万元的环保税税收减免。

污水处理的绿色进阶

在东兴市江平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内,一道道污水处理工序经过沉淀、分离、过滤、消毒……有序进行。

为加快企业“三废”污染处理能力,东兴市税务局主动协调同级生态环境局、工信局和财政局等部门联合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明确部门协商、信息共享、数据传递、绿色宣传等多方面协作内容,以打破“信息栅栏”、落实绿色税费优惠政策、打击环保违法行为等措施,发挥绿色税制正向激励作用。

东兴市江平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负责人陈凤才指着公司的污水过滤设备介绍,“在多部门的协同帮助下,污水厂处理设备得到的升级,极大地改善了周围的水体环境,对治理水污染,保护当地流域水质和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让企业更好地走上绿色发展道路,东兴市税务局还梳理了辖区内涉及环保税企业名单,组织业务骨干辅导队深入企业,面对面宣讲环保税政策,重点讲解环保税优惠政策,提高企业环保意识,将事后排污缴税变为事前环保处理,让企业驶上“绿色发展快车道”。

“2023年,我们享受了环境保护税减免,我们也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升级污水处理设备和优化工艺流程上。”陈凤才表示。近年来,污水处理厂不断投入专项资金用于生产工艺升级和污水设备改造,现在出水水质由原来一级B类升级到一级A标准,每日污水处理能力也由日处理污水2000立方米达到5000立方米,污水处理效能进一步提升。

防城港市税务局将继续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税等绿色税收制度激励作用,以环境保护税为主体、多税种为辅助,引导各经营主体,特别是传统产业向“绿”而行、循“绿”转型、因“绿”而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