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万大山深处活跃着这么一支服务队,他们不仅能熟练运用当地方言向群众宣传税收政策,还把办公地点搬到村级服务站。他们就是上思县税务局的“明江春语”服务队。
近年来,“明江春语”服务队不断创新涉税服务方式,通过“党建红+税务蓝+乡村绿”模式,利用“方言+普通话”,不断为群众解决涉税疑难问题,成为十万大山深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窗口办税可以讲方言
在上思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税大厅,显眼处放着一块“您可以对我讲方言”的标识牌,这是上思县税务局“明江春语”服务队设在办税服务厅的“方言窗口”,群众在这个窗口办理涉税业务,可以全程使用本地语言与办税人员沟通。
上思县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张超介绍,上思县有8个乡镇81个村,语言种类丰富,群众经常存在因讲不好普通话办事不顺畅的困扰。为了解决群众这一困扰,2023年“明江春语”服务队顺势成立。这支服务队现有成员25人,可以为群众提供至少4种本土方言的翻译解决涉税民生问题。
平福乡那明村村民黄先民就是其中受益者。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截止时间前,黄先民选择到涉税业务窗口办理缴费。由于长期在村里生活,他不怎么会用普通话来表达,所以办理之前他一直很担心因沟通不畅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经工作人员指引,黄先民来到“方言”窗口办理业务。在听到熟悉的乡音后,他放松了许多,仅用五分钟便完成了业务办理。
黄先民感慨地说:“小孩不在身边,我们只能自己来交养老保险,现在安排了这样的窗口帮助我们,不仅沟通顺畅,办事还快,让我非常满意。”
据统计,2024年“方言”窗口为包括黄先民在内的4000多名缴费人办理了社保缴纳服务。
方言宣讲送上门
香椿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成为推动思阳镇广元村村集体经济的重要力量。看着产业发展,村干部、致富带头人陆党贞对于香椿这类新兴产业怎么开发票、办理业务、享受税收政策等需求愈加强烈。
了解到陆党贞的诉求后,借着“税法送田边”活动契机,“明江春语”服务队深入到香椿种植地,用方言向群众讲解相关政策。
诉求得到有效解决让陆党贞很是开心。他说:“反映后,工作人员就来到村里现场帮助我们办了税,而且还使用本地话宣传,让我们更容易熟悉政策和操作。这种方式很好。”
看到“明江春语”服务队进村,广元村村后备干部黄靖姣迫不及待地去请教村集体经济所得税纳税申报操作事宜。“很多办事人员都是本地人,现在有涉税问题可以用方言了,挺方便的。”操作顺利完成后,黄婧姣一脸轻松地说。
据了解,开设方言、普通话双语服务以来,“明江春语”服务队持续开展政策巡回“方言”宣讲惠及了60多个村屯,其中2024年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双语服务超过1.6万次,惠及小微经营主体205户次。
“半小时办税圈”便民利民
公正乡公正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办税人员黄小芝有个甜蜜的“烦恼”——她要给合作社填写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但她对于部分财务申报事项不太熟悉,如果跑到上思县税务局申报,来回路程得花一个多小时,如果电话咨询,又担心说不清楚。思考再三,她决定先电话咨询试试。
通过电话咨询,黄小芝了解到上思县税务局在距离合作社不到十分钟的路程外有一个“明江春语”服务点。在那里,她得到了专业的辅导:“涉税服务点设在村里后,会办的业务自己在村里办,遇到不会办的,还有税务工作人员来村里教我们办,不用花两三个小时跑到县里办,太方便了。”
乡镇办税难、村民不会办在村民纳税服务群是个高频诉求。在走访调研过程中,上思县税务局发现村民服务站可以借力,于是组织税务干部进驻,并设立“明江春语”税费服务点,打造“半小时办税圈”,解决村民纳税难题。
张超介绍,自税费服务点设立以来,已为19个村级集体经济提供涉税服务,每个征期为近30户涉农企业解决涉税问题60余个,极大节省了村企的办税成本,助力乡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