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有这么一群与“山水同美”的税务人。昔日,他们身着戎装、保家卫国,如今,他们穿上税服、头顶税徽,他们曾经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现在是新时代的税务人,他们初心不改、本色不变,恪尽职守、任劳任怨,用军人的铁肩,担起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
“扶贫尖兵”绝不当“逃兵”
肩挎红军包,脚踏解放鞋,一头利落的短发,高高瘦瘦的挺拔身躯,即使退伍多年,他身上军人的气势依旧不减。“有什么事电话联系,我赶着下乡!”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大早,覃均伟洪亮的声音穿透了荔柳路145号的院子。自1994年退伍转业,覃均伟扎根在荔浦这片土地上,25年的心力贡献给了荔浦税务,先后7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记个人三等功一次。“组织既然把扶贫脱困的任务交给我,我就要保证完成任务,咱们税务改革的任务很重,在扶贫这块我一定要把工作理顺了,为组织减轻后顾之忧!”覃均伟通过扶贫工作的点点滴滴践行着工作承诺,永吉村的村民们亲切地称呼他为“税务局覃书记”。他对劳动改造回来的莫先相说:“你已经改造回来了,是我们永吉村的一份子,也是帮扶对象!”他为修路出谋划策:“要致富先修路,征地是修路第一步。”他鼓舞村民挖井:“喝水不忘挖井人,把安全饮用水解决了,就是造福我们的子子孙孙。”这些真挚的话语,曾响彻在这个小山村无数次,也萦绕在贫困村所有人的心头里。2019年是覃均伟驻村的第六个年头,政府体恤年长的扶贫干部,要求派遣年轻干部接任。覃均伟一听,不乐意了,“永吉村的情况我比任何人都熟悉,现在税收改革任务迫切需要年轻人奔赴工作一线,我不能给咱们税务部门拖后腿,而且我覃均伟这一辈子没当过逃兵,我一定要向组织申请留下来!”微微晨光中,头发微白、精神矍铄、身背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红军包的覃均伟,开着车,奔向那片群山环绕的山村。在税务改革大潮的翻涌下,在三大攻坚战的推进下,在扶贫任务的巨担下,覃均伟用行动镌刻着税务人的奋斗历程。
“排头兵”总是战斗在最“前线”
五点半起床,坚持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七点到单位……崔运军的生活规律得像是定了时的闹钟。“习惯了,睡不着,这是我当过兵的‘后遗症’吧”,他半开玩笑地说。寸头、笔挺的身姿、坚毅的眼神、洪亮的嗓音、矫健的步伐,崔运军身上仍然能看出一个军人的身影。他是灵川县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分局长,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四年的军旅生涯,将一个军人的精气神注入他的血脉。每天第一个到办税服务大厅,与同志们一同坚守在窗口一线,为纳税人解答疑惑,坐镇办税服务厅统筹指挥协调,及时处理纳税服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突发事件,并习惯性地总结整理完一天的工作,最后一个离开。“要走进纳税人心里,帮纳税人排忧解难。”他时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减税降费的战场上,崔运军以“排头兵”的身份投身改革,带领分局的同志拼尽全力打赢这场“硬仗”。“六税两费”减半征收的政策出台后,为了不落下一户纳税人,崔运军带领大家加班加点,奋战在退税工作的一线,逐条核对数据,逐户通知纳税人,确保税收政策红利百分百释放。从军4载,对得起一身戎装;在岗28年,无愧于一身税服。从军队到税务,初心不改,使命不移,崔运军用他的坚韧不拔带队伍,用他的铁汉柔情促团结,用他的周到服务温暖着一户户的纳税人。
“他是一个兵,哪里需要就去哪儿”
翻阅桂林市叠彩区税务局纪检组刘成军同志的简历,因工作成效显著,3次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桂林场站授予三等功,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公务员,并获得原广西区地税系统十佳后勤服务人员称号。刘成军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7军航空兵第2师退役后,于2002年转业到龙胜县税务部门担任窗口服务人员,来自河南信阳的他听不懂广西龙胜少数民族语言,下班后就主动到纳税户家中,学习当地少数民族风俗和语言,以便于更好服务纳税人。2003年夏季,龙胜县连天暴雨,山洪暴发、通讯中断、道路冲毁,他以军人的敏锐和担当立即组织同事们徒手将库房的各种票证资料转移到了楼上安全地带,历经5个小时。然而,当时家中病重的母亲却没能盼到他及时回家侍奉。自古忠孝两难全,这成为了他终身的遗憾。减税降费无疑是当前税务工作的重中之重,现今50岁的刘成军依然勇挑重担、冲锋在前。作为纪检组副组长,他在减税降费的各项监督检查中,对照整改任务清单,一条一条梳理,一条一条落实,一丝不苟将任务分配到每一个责任人。每天下班后,他戴着老花镜眯着眼睛坐在电脑前,检查各项检查工作是否到位。无论是管个体还是搞后勤,或是干纪检工作,就像单位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他工作始终勤勤恳恳,充分体现出军人爱岗敬业和顾全大局的博大情怀。
“空降兵”永不放弃的“蓝天梦”
庞伟,桂林市临桂区税务局副局长,曾是桂林某空降兵部队的一名军人。为了强化纪律意识,提升服务形象,2019年3月,在他的牵头下,纳税服务厅开展了以“强素质、聚合力、促改革、抓落实”为主题的军训活动,通过列队、站军姿等军训训练内容,展现了临桂区办税厅良好的精神风貌。作为一名曾经的空降兵,他的蓝天初心从未忘却。在业余时间,他不再是那个雷厉风行的庞伟副局长,而是化身成为航拍界小有名气的摄影家“老布”。他喜欢带着他那架无人机在临桂新城四处采风,用摄影记录临桂新城的变化,用航拍见证临桂经济的腾飞。2015年11月,临桂境内连日暴雨,河水水位猛然上涨,11月8日下午2点10分,临桂消防中队接到群众报警求助电话,称五通镇二桥建设工地上,14名工人被困在沙洲的桥墩上。被困人员所处的沙洲位于河中央,此时水流湍急,沙洲附近的地形凹凸不平,而且堆积着很多建筑材料,冲锋舟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下渡河进行救援。一时间,救援陷入了僵局。下午4点多,被困工人被雨水打湿了身体,加上天气寒冷,瑟瑟发抖,体力不支。如果不及时给被困人员送去补给,他们很可能因为没有体力难以配合救援。然而,雨没停,河水依然汹涌,要给被困人员送去补给,非常困难。五通镇镇长黄芳辉马上联系了家在桂林的庞伟。一听要救人,庞伟立即带着无人机赶到了现场。此时,已经是晚上7点半,寒冷和饥饿折磨着被困人员。无人机一次悬挂的物品不能超过2公斤,食物只能分批送。晚上8点左右,无人机分6次将食物和衣物送到了被困人员的手里,为被困人员解决了温饱问题,确保了营救工作取得成功。庞伟,退役军人不改英雄硬汉本色,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一方人民的平安幸福。
“士兵轻伤不下火线”
卢敬铎,是桂林市秀峰区税务局一位有着36年党龄的老税干,1987年从部队转业到税务部门工作,至今已从税32年。再过3年即将年届六旬的他,是全市税务系统财务战线上年龄最大的老大哥,大家都亲切的称呼他“铎哥”。出纳是一项细致而又繁锁的工作,现金收付、银行日常业务、网银转账、台账登记、发放工资等,这些工作很多人看来枯燥无味,但卢敬铎却一干就是14年,默默付出,任劳任怨。是什么样的信念让“铎哥”坚守如初、甘于平凡,“铎哥”的回答铿锵有力:“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8年的军旅生涯铸就了“铎哥”严谨细致、吃苦耐劳、忠诚担当的品质,让“铎哥”14年如一日坚守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每一件小事。“铎哥”常说,自己没有奋战在税收一线,更要把后勤保障做好,让同志们没有后顾之忧。从“我是一个兵”到“共和国税务人”,虽然职场转变了,但卢敬铎执着敬业、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军人精神一直深入骨髓,随着年龄的增长依然历久弥新。有一次,他胆囊炎发作,疼痛难忍,半夜跑去医院打吊瓶,第二天早上疼痛稍有缓解,“铎哥”便准时出现在办公室。领导关心他的身体状况,让他回家休息,他却说:“今天是发工资的日子,不能因为我耽误发工资的大事儿,军人轻伤不下火线,这点小病痛不算什么,我能坚持!”。“铎哥”是财务战线上的“常青树”,用朴实无华的行动彰显出军人的意志和品格,诠释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兵”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王玉伟是全州县税务局一位有着40年工龄、37年党龄的退役军人,曾经他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响应祖国号召,参军入伍,成为广西军区边防三师六团的一名战士,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奔赴战场,奋勇杀敌,保卫国家疆土。 1983年,王玉伟转业到税务部门,一切都需从头开始,面对复杂繁多的税种,他从未退缩,财会、税收书本一直摆在他的桌上,只要有闲暇时间就会拿起来翻看,凭着军人不折不饶的劲儿,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环境和工作,从当初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伙成长为一名基层税务所长。“脑子里永远有任务,肩膀上永远有责任,胸膛里永远有激情”是他坚定的信念,在他的领导下,税务所的干部都铆足了工作劲头,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获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认可,他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他带领的税务所更是荣获“自治区税务局文明税务所”称号。今年国家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仍工作在基层一线的王玉伟主动承担起纳税辅导员的角色,为了尽快将减税降费优惠政策送到纳税人手中,王玉伟主动向年轻人学习请教,之前他只会用智能手机打电话,现在他不仅可以手把手教纳税人使用个税APP,还可以用微信建立与管户的税企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向纳税人推送优惠政策。“虽然我马上就要退休了,但我的肩上还有任务,心里还有责任,我必须站好这最后一班岗,为减税降费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为自己最后的工作时光留一份美好回忆。”王玉伟的工作激情仍然不变。
他们从部队到地方,从军人到税务人,岗位变了、角色变了,但军人的血性和本色没有变,干事创业的热情没有变,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没变。值此“八一”建军节,我们向奋战在税收战线的退伍军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