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志松今年66岁,原是广西河池都安瑶族自治县加贵乡加作村地范屯贫困户,一家9口挤在小小的泥瓦房子里生活。
都安瑶族自治县所在的桂西北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一年多以前,在对口帮扶单位都安瑶族自治县税务局帮助下,班志松一家响应政府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出大山,迁到了县城周边的都安瑶族自治县八仙扶贫安置新区。
如今茶余饭后,班志松和老伴已习惯了约上一起搬迁过来的老乡亲,到楼下的健身区域唠唠家常、活动活动筋骨。
聊起如今的生活,班志松说:“感谢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以及对口帮扶我们的税务干部。搬迁后,我们也成了城里人。我和老伴都已年过60,如今每个月还能领到245元养老金。”
班志松的儿子在安置点里摆了个烧烤摊,儿媳妇李华宽在本社区广西都安祥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工作,两口子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元钱。
在家门口工作,还能照顾一家老小,儿媳妇李华宽也很满意。“2020年,希望家门口能建更多扶贫车间,让像我一样的壮劳力能在家门口就业。”李华宽说。她希望政府将易地扶贫搬迁与园区用工、技能培训等结合起来,让易地搬迁户做好从农民到工人的转变。
改穷业,还要拔穷根。对一家人来说,孩子的未来是他们的希望所在。班志松的几个孙子、孙女目前都在安置点附近上学,每天中午都能回家吃上热腾腾的饭菜。
“想要孩子成绩好,好的学习环境少不了。”班志松说,“搬出大山后,山里娃和城里娃比起来,不管是见识上还是心理上的基础都相对薄弱。新的一年,我最希望安置点在教育规划上统筹好教育教学资源,不仅建好学校,而且配齐好老师,制定教育帮扶计划,让山里娃迅速适应城里的学习生活,赶上城里娃!”
………………………………………………………………………………………………………………………………………………………………………………………………………………………………………………………………
文章来源:中国税务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鲲翼 通讯员 刘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