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了搬迁住房的不动产权证,心里更踏实了,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帮扶干部们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2020年9月3日,广西河池市天峨县第一个拿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不动产权证书的搬迁户韦仕杰兴奋不已。
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施工到落成,从贫困群众搬迁入住到不动产权证办理,河池市税务部门紧跟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精准抓实易地扶贫搬迁各项优惠政策落地生效,助力贫困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截至2020年8月,全市落实易地扶贫搬迁税收优惠政策减税1.74亿元,符合减免税条件的搬迁安置户100%享受到国家易地扶贫搬迁税收政策红利。
争取政府支持,布好“一张网”
易地扶贫搬迁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期限为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落实政策关乎民生,落实时间十分紧迫。河池市税务局主要领导多次向市政府汇报,详细说明易地扶贫搬迁税收优惠对减轻涉税群体的经济负担和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的有利作用,详细汇报当前税务部门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争取政府支持组建了由市脱贫指挥部、市水库和扶贫易地安置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局和税务局配合落实政策的“一张网”。2020年,河池市脱贫攻坚指挥部组织开展了全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和税收优惠专题调研,下发了《关于提供易地扶贫搬迁涉税资料的通知》,要求各县(区)脱贫攻坚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支持配合落实政策,让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从传统的税务“一家之事”变为多部门的“大家之事”。
加强部门合作,建好“一平台”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通常采用边征地、边建设、边搬迁的方式进行,存在安置住房全部搬迁入住,项目尚未办理竣工手续不能准确确定房屋交易价格的状况,税务部门落实税收政策难以确定计税依据。同时,较多贫困人员外出务工,税务部门办理减免税遇到“无处用力”难题。
都安瑶族自治县加贵乡加作村加翁屯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陆羿友就是其中一例。陆羿友常年在广东打工,为了让其及时享受到税收减免,税务帮扶干部小刘从其准备搬迁到不动产权证申办几乎只能一手操办。2020年7月,陆羿友得知自己的新房已经申请办理不动产权证书后开心地说:“办证不用自己跑,帮扶干部都帮我交资料了,也不用花钱,帮扶干部告诉我,我们贫困户按政策规定得的安置住房能享受税收减免,我的房子减免了3000多块钱的税。”
为确保在政策到期前让更多安置人员享受到政策红利,加快推进脱贫攻坚进度,河池市税务局加强与市水库和易地安置局协作,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工作的通知》,建立了市、县(区)易地扶贫搬迁涉税信息传递平台,协调各县(区)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对安置房进行合理定价,解决了契税计税和减免税依据确定难题;各县(区)税务部门加强与易地扶贫搬迁部门协作,统计贫困人口身份信息、安置住房信息、获得各种货币补助信息和项目实施主体涉税信息,由易地扶贫安置部门形成详细清单进行集中传递。
据了解,2020年7月,全市11个县(区)集中传递涉税相关信息7.64万条,为办理减免税手续提供了坚实保障。
分类分项落实,算好“一本账”
近年来,河池市税务部门精准算好减税降费账,根据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轻重,划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的重难点地区,考虑到安置户自行办理减免税手续的实际困难,积极创新办税方式,采取“专班录入+自行申报”方式办理减免税手续。组建工作专班,共挑选172名税务人员组建11个工作专班,集中规范办理安置人口和安置房的契税、印花税等减免税手续。提供个性化服务,逐项追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主体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主动与项目实施主体对接,辅导其自行申报减免税,规范减免备案手续。全市16户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主体享受减免税共计1001.26万元。
河池市金城江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负责金城江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地方财政资金短缺、公司自身资金不足,需要通过专项借款等方式获得融资。了解情况后,河池市金城江区税务局立即组建专班全程跟进辅导。
公司财务负责人覃超明说:“项目实施以来,税务部门连续几年都在持续跟进,无论是与公司直接相关的实施主体涉及的税收政策问题,还是项目的另一端安置人员享受到的政策红利,税务局都主动提供服务,列好相关的台账,为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加大放管服力度,服务好“最后一公里”
为助力贫困人口“住下来”,方便其在“先税后证”原则下顺利办理不动产权证,税务部门加强与不动产权证登记部门的沟通,简化传递完税、免税或不征税证明的手续,由各县(区)税务局以正式函件的方式,列出清单传递贫困人口完税、免税或不征税证明。
截至目前,河池市税务部门共计传递3.96万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贫困人口涉税信息给当地不动产登记部门,既确保了安置户均已享受到税收优惠,又方便其办理安置房不动产权证,在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扎扎实实走好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这个优惠政策让我不用交一分钱,只需要按要求复印相关的证件,就可以办理不动产权证,生活真是越来越幸福了!”天峨县八腊瑶族乡洞里村贫困户刘福明感激地说。2018年6月,刘福明签订了易地扶贫搬迁合同,成为天峨县最早的一批搬迁户。搬到新房以前,刘福明一家居住在一座木屋里,房子岌岌可危,娃娃每天要走很远的山路去上学。“搬到县城的安置房后,学校就在家门口,娃娃再也不用带着饭菜去学校,学习成绩也进步不少。”刘福明高兴地说。
谈到搬迁后的“收获”,从南丹县八圩洞盘村搬迁到罗富镇罗屯村大坝安置点的贫困户蓝仕军颇有感触:“以前在洞盘条件太苦了,都是石头,种啥啥都不行,现在搬到大坝,我分到了2亩多的田地,不仅种上了稻谷、玉米,还养了不少鸡鸭,这段时间稻谷收成,我打了1200斤大米,有米吃,有米卖,心里高兴。”
收入了6万多元的凤山县中亭乡先锋村搬迁户幸官培一脸幸福,在驻村工作队员的精心指导下,他一共开荒种植了70亩山茶油。幸官培说:“70亩山茶油是我们家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一年大概出产1万斤山茶油果,收入能有6万多元,日子越过越好了”。(黄仕鸿、何品凤、吴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