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获得‘全国励志搬迁群众’称号对我来说是奖励更是激励,我会带着这份激励继续带领更多的搬迁群众脱贫致富。”崔德交和天峨县税务局帮扶干部韦庆和交流时坚定地说。2020年10月,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论坛在北京举行,崔德交荣获全国“十三五”励志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称号。得知获奖,他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告诉了他的帮扶干部韦庆和。
勤俭立身 人穷志不穷
崔德交是广西河池市八腊乡五福村纳福屯村民,因父亲聋哑其长期在家照料,无法外出务工。一家仅靠其种田种地勉强支撑生活,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2015年,村两委把他家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贫困不光荣,努力摆脱贫困才光荣”。人穷志不穷,被认定为贫困户后,崔德交开始盘算如何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摘帽。认准国家开展的精准扶贫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大好机遇,结合当地良好生态环境,崔德交开始了他的“逆袭”之路。
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崔德交开始拼命学习农业养殖技术,到种养大户家观摩学习、参加县里的技术培训、网上自学等,每天都感觉时间不够用。有了一定的基础技能,崔德交开始结合自身情况发展起了生猪养殖以及鸵鸟产业,家庭收入也开始有了好转,但仍未能彻底摆脱贫困。
2016年,崔德交注意到,天峨龙滩珍珠李开始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并成为“网红”水果,全县珍珠李种植需求呈爆发性增长,于是他下决心发展珍珠李苗培育。不仅走家串户向有珍珠李苗培育经验的村民取经,崔德交还认真地研究起了自家的土地,因为培育出好的珍珠李苗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合适的土壤。最后他挑选出了一块“肥地”专门培育珍珠李苗。经过自身不懈努力以及帮扶干部、村民们的帮助,崔德交当年即培育出售珍珠李苗近4万株,家庭年人均收入达到了5600多元,顺利实现了脱贫。脱贫以后他还获得了特色产业奖励5000多元。
“我脱贫后韦哥还帮助我发展特色产业、争取产业奖补,还经常过问收入、大病、教育、政策补助等情况,很暖心。”崔德交感激地说。
易地搬迁 齐奔小康“再出发”
2018年,天峨县易地搬迁项目顺利竣工,崔德交成为全县1676户搬迁户的一员。而此前,崔德交和其他贫困户一样对搬迁充满了担忧。
“搬迁了要不要迁户口?旧房要什么时候拆除?以后土地、山林还归我吗?新房子有没有证?”这是崔德交在报名申请易地扶贫搬迁指标时提出的一系列疑问。
面对这些问题,韦庆和不仅根据相关政策给他做了详细的解释,帮他解除了后顾之忧,还从未来发展趋势、子女教育需要等各个方面提供了搬迁建议,权衡利弊后崔德交作出了搬迁的决定。
“现在已经有人领到不动产证了,我的申请材料也已经递交上去了,不用多久我也可以拿到证了。”崔德交开心地说。
搬到长安家园社区后,崔德交主动参与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充分利用天峨县名优水果珍珠李品牌产业和自身的果树栽培技术发展珍珠李育苗产业,与村民租用了土地8亩建设苗圃培育基地,积极带领周边群众脱贫致富。据了解,崔德交已带领贫困户培育珍珠李苗约25万株,产值约100万元。
5000多名贫困户搬迁到长安家园社区后,社区开启了居委会选举工作。
“你办过家庭农场,懂得珍珠李种植、鸵鸟养殖等管护技术,又掌握培育龙滩珍珠李种苗及销售一体化等情况,并且为人正直、善良,头脑灵活,居委会需要你这样的人来带动群众发展。”韦庆和把选举的消息告诉崔德交并动员他参加竞选,还帮助他修改了竞选词。
在帮扶干部韦庆和的鼓励和帮助下,崔德交报名参加了选举。2019年11月,长安家园社区5000多名移民群众集中选出了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崔德交当选了社区居委会副主任。
“安置群众来自9个乡镇88个行政村606个自然屯,由于风俗习惯不同、生活方式改变,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纠纷,刚开始我没什么管理经验,各种服务、管理和监督都让人头疼。”新手上路,崔德交一开始的工作并不顺利。
得知韦庆和曾连续多年担任税务部门的办公室主任,管理经验丰富,崔德交碰到难以处理的问题时都会向“韦哥”取经,韦庆和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技巧分享给他,并鼓励他要从各个方面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提高自身履职能力。崔德交也渐渐地适应了居委会的工作。
现在的长安家园管理井然有序,搬迁群众也逐渐适应了“新居”生活,教育、交通、医疗、就业等配套设施趋于完善,社区群众对“处处重品行、事事作表率”的崔德交给予了高度认可。
2020年崔德交荣获全国“十三五”励志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称号,这份荣誉也成立他又一个前行的动力。他说:“我现在碰到的问题矛盾比刚入住时明显减少了,接下来不仅要帮助贫困户脱贫还要帮助大家一起奔向小康,我会继续做好工作,让更多的搬迁群众得到发展、实现致富。”(周允锋、吴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