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环立,碧水绕城,河池喀斯特秘境令人心驰神往。为让风景“流量”转化为发展“留量”,广西河池市税务部门以合规引导激活个体、以精细服务护航企业、以精准施策赋能升级,让税惠春风吹暖山水间,焕发文旅产业蓬勃生机。
合规引导,激活个体经济“毛细血管”
“三月鹧鸪满山游,四月江水到处流……”伴着方阿姐的歌声,一锅锅宜州香粽新鲜出炉,箬叶清香裹挟着糯米甜香,唤醒小城的味觉记忆。
当游客出行从“打卡式”景点游玩转向“沉浸式”人文体验,藏在街角的美食餐馆、特色民俗、手作器物成为承载地域文化、点燃消费热情的关键触点。河池市税务部门聚焦文旅消费链末端,推出“税课”辅导、“税信”培育组合举措激发街头巷尾“小生意”的澎湃活力。
随着敢“怼天怼地”的“刘三姐”再度走红,河池市宜州区税务局的“三姐税课”借助地域文化IP,通过“案例教学+实操指导”巧妙讲解财务规范、税费申报与纳税缴费,将合规理念悄然融入日常经营。
“多亏这张‘明白卡’,税费办理不再是难题。”在这家入选“河池十大名小吃”的小店里,方玉梅展示着课堂上发放的“操作明白卡”:“扫码就能弹出教程,申报期前还有提醒辅导,省心多了。”
沿着文旅地图前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税务局深化“银税互动”机制,7户个体工商户凭借优秀信用获贷40余万元,助力棉花天坑景区的白墙黛瓦间升腾起更多创业活力。大化瑶族自治县税务局“文旅服务专班”走进达吽小镇,辅导15家“名特优新”商户规范财务台账、夯实信用根基,促进餐饮环境优化和创新菜品研发,在市井烟火中聚集起消费新引力。
精细服务,助力企业抢抓“黄金机遇”
山水之美,四季各有韵味。河池市税务部门以“一企一策”服务为企业把握消费趋势“铺桥搭路”,推动文旅产业“四季常青”。
一句“广西仙本那”让三门海“火出了圈”。今年五一假期,三门海景区单日接待量触达承载峰值,船票预售屡屡告罄,累计接待游客15.63万次,旅游总消费同比增长15.46%。针对文旅行业“季节鲜明”的特征,凤山县税务局创新打造发票供应“潮汐通道”,为春踏青、夏戏水、秋丰收、冬康养的不同旺期提供动态额度调配,保障凤山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多元业务的稳定运行。
从自然景观的深度挖掘到新兴项目的破圈生长,税务服务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红水河畔,“桨板游”掀起亲水消费新浪潮。天峨县税务局应势而动,建立“辅导上门+迅即办理+持续跟踪”全周期服务链条,“量体裁衣”简并申报材料、上门辅导流程,让企业在设施升级的关键节点轻装上阵。
“开业两年我们享受了3.6万元税费减免,正好用于游轮观光、水上飞人等新体验项目开发,顺利抢占‘水上运动+’市场先机。”天峨县壮美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冬燕表示。
在环江,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税务局“税旅通”团队定期深入各大文旅企业开展“风险体检”,防范化解业态划分模糊、政策适用偏差等税务潜在风险,持续擦亮合规底色,为“网红”景点植入“长红”基因,抓牢“爆红”机遇。
精准施策,加速文旅产业“蝶变升级”
巴马地磁温泉中心依山傍水,面朝赐福湖,紧邻长寿岛。这座集理疗、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康养综合体,自2024年底运营以来便是各地“候鸟人”深度旅居的首选。
近年来,巴马深挖长寿资源,着力打造国际康养旅游核心区。面对康养项目开发成本高、政策杂的双重压力,巴马瑶族自治县税务局依托税收大数据识别税收优惠政策适配条件,梳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与无形资产摊销规则等条文要点,通过“绿色通道”加速政策落地,为资源融合提供有力支撑,带动康养旅游贡献度突破县域经济总量的60%。
暮色中的温泉氤氲、星空下的露营灯火、音乐节的青春律动……“康养旅游”“夜间文旅”等新业态为河池山水再添魅力。河池市税务部门以“政策春雨”滴灌,催化传统旅游与新兴业态的跨界交融,让古老秘境迸发年轻活力,沉淀出更持久的吸引力。
河池市金城江区税务局“江炜工作室”整合“税惠礼包”,通过电话辅导和上门服务帮助小微经营主体依法依规尽享税费优惠,在税惠激励下,红军饮马河野奢帐篷汽车露营地等特色项目实现红色文化与露营经济价值叠加。与此同时,都安三岛湾国际旅游度假区以“三岛湾答谢音乐会”为创新支点,将值税留抵退税、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等真金白银的减免资金投入其中,推动文旅产业从传统“山水游玩”向丰富“视听盛宴”转变。
税惠添翼,山水生金,河池山水秘境正以更契合时代脉搏的方式“活”起来、“火”起来。未来,河池市税务部门将持续深化合规强基、服务提质、政策赋能,邀八方来客共赴一场“税收添彩、常来常新”的山水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