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青山沃野间,蚕桑吐丝成锦、油茶滴翠飘香、毛葡萄缀满枝头。

“以前采购桑叶全靠口头协议,财务账目一塌糊涂,贷款更是难上加难。”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小长安镇蚕桑养殖户老韦的烦恼,曾是当地特色种养户的普遍写照。为破解产业规范化“最后一公里”难题,税务部门推出“产业第一课”培训计划,围绕采购记账、发票管理、合同规范等关键环节,为80户种养大户量身定制合规课程,手把手教农户算清经济账,走稳合规路。

目前全县桑蚕种植面积9.2万亩,养蚕农户超过2.8万户,桑蚕产业年产值13亿元,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对于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涉税痛点,税务部门实行“农事无忧”服务计划,梳理农产品初加工优惠、自产自销免税等政策条款,指导合作社明晰政策适用范围与申报流程,规避涉税风险,实现合规稳健发展,累计为210户种养户推送个性化政策包。

走进罗城县东门镇中石村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一块电子屏实时跳动着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这正是税收大数据赋能的“智慧田”缩影。

“仫佬尖尖”税收服务团队运用税收大数据构建“一村一品”产业图谱,指导基地建立全流程溯源系统,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田间种植、加工检测、包装物流全流程信息。这不仅让“土字号”产品身价倍增,更推动特色水果从传统地摊销售向电商直播跨越,真正实现“小屏幕”链接“大市场”。当地农产品电商销售额已突破1.4亿元,较上年增长70%,实现“从地头到餐桌”的品质跃升。

2025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一村一品”产业规划已在全县11个乡镇开展,带动2.3万户农民增收,人均年收入增加4200元,小长安镇也跻身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如今,罗城的蚕丝被、红心猕猴桃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当地税务部门将继续以税为笔、以数为墨,在乡村全面振兴的画卷上书写更多“税润乡野”的生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