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末走进富川瑶族自治县深坡村,一条三镶石板路两旁挂满红灯笼,络绎不绝的游客热闹非凡,他们漫步、拍照、观赏,感受着传统古村落振兴发展的气息……

这是贺州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缩影。作为深坡村乡村振兴帮扶联系村定点单位,国家税务总局贺州市税务局绕“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四大驻村职责任务,深耕乡村沃土,全力推动深坡村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落细,做好富农兴农新篇章。

党建融合 文旅振兴发挥特色

富川瑶族自治县深坡村位于秦新道潇贺古道旁,始建于南宋绍定年间(1228—1233年),是宋代瑶汉聚居古村寨。至今已有近800年历史,历史建筑与保护单位建筑面积达4600平方米。历史上出有进士6人、举人9人、贡生13人,“崇文重教”的历史传统赓续至今,村里仍保留有一街九巷、三镶街六门楼等古色古香的文化遗迹。

贺州市税务局充分依托深坡村文旅产业的现有基础和特有的耕读文化,协助葛坡镇挂村工作组成立了深坡村党员志愿服务队以及“产业发展”“古村旅游推介”等先锋岗,围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培育,重点将深坡“商业一条街”打造成为集耕读文化、田园景观、瑶族风情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开发出了以“春赏花、夏读书、秋摸鱼、冬煮茶”为主题的全年旅游精品路线,将古村落历史文化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发展优势。

“我们成立了深坡村党员志愿服务队,探索出了‘支部+文旅’的党建工作方法,积极探索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贺州市税务局派驻深坡村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吴润峋介绍,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通过整理挖掘深坡村“族规”“家训”的文化内涵,开展“走读富川·阅品深坡”系列活动,巧妙地将深坡村的各大文化遗迹串联起来,带领游客“沉浸式”游览古村,“零距离”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贺州市税务局通过粤桂协作与腾讯集团合力建设“深坡耕读邨·好柿书屋”,以年轻人最喜爱的围炉煮茶等休闲方式,打造深坡古村“新国潮”品牌,赋予古村文艺气息的同时,辐射带动村民增收。自2024年元旦开业以来通过“看书+茶饮”的消费形式累计接待游客6600余人次,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增收39500余元。在贺州市税务局等后盾单位的支持下,深坡村相继举办的主题“读书节”“摸鱼节”“美食节”节庆活动,以及同朝东镇秀水村合作的“接团写生”项目,累计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实现经营收入30万余元,牢牢守住了农户的“钱袋子”。

“今年,税务部门协助我们拍摄专题电影《希望的田野》和《古村落文化》,助力村级党总支部顺利通过‘五星级农村基层党组织’复核,‘党建+文旅’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深坡村的党总支部书记蒋涛介绍,深坡村荣获2023年广西民族特色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村、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以及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并入选新华网、中青旅推介的“发现乡村旅行目的地”名录,第一书记先进事迹先后获富川党建、富川融媒、富川县党员教育中心和《今日贺州》轮番报道,典型做法被《贺州先锋》“身边榜样”栏目点名推介。

扩产增收 惠民帮扶敢于出色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深坡村和斑竹村合作营销的红米素有美名。可是酒香仍怕巷子深,村里的红米没有形成品牌优势,销售渠道受限,稻农收入微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也失去了抓手,让红米焕发新生成为深坡村发展乡村产业的“突破口”。

走出去,才能取到产业发展的“真金白银”。为了更好地推广红米,贺州市税务局与村“两委”联合开展调研分析,深入研究发展红米行业的可行性,策划产品包装、宣传方案、销售活动,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2023年10月,“大禾红米”以全新的形象出现在广西供销大集贺州专场活动、中国邮政线上平台等商会的展架上,吸引了不少消费者驻足。今年,深坡村卖出红米10000余斤,彻底将红米带出了滞销的“阴霾”。

“今天我种了2亩红米,在小吴书记的帮助下全部售完,赚了6000元!”深坡村村民蒋维将开心地告诉记者。他是吴润峋的帮扶对象,家庭情况比较特殊。因为儿子和儿媳都患有精神疾病,没有技术的他只能依靠收卖废旧和发展小规模种养来维持生计。在吴润峋的鼓励下,蒋维将也种起了红米,实现家庭收入的新增长。

“税务部门也经常为我们送来衣物粮油,给我们一家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温暖。”蒋维将说,不久前,吴润峋还帮助其孙女实现了“粤桂携手·真情点亮”的微心愿,申请到民政临时救助和市红十字会困难家庭救助金。“没有小吴书记一次次入户帮扶、一次次鼓励救助,就没有我们家现在的好日子。”蒋维将动情地说。

今年以来,贺州市税务局结合遍访工作问计问需,建立“民情台账”,驻村以来通过微信群推荐工作岗位25次,帮助农户申请民政临时救助5户21人,申领低保3户11人,向脱贫群众、留守儿童发放慰问品和捐赠暖冬衣物折算金额1.34万元。

激发活力 文明乡风丰富底色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依托深坡村得天独厚的人文禀赋和民俗文化,贺州市税务局联合葛坡镇挂村工作组和村“两委”讨论研究,决定成立一支民俗表演队伍,激活深坡村文化活力,提升乡亲们的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深坡村文明程度。

“一开始说要成立一个表演队,我是拒绝的。”《农民真伟大》节目领舞人唐凤莲说:“但小吴书记和村委干部不断鼓励我,希望我能带领大家把深坡村的特色跳出来,把劳动人民的生活展示出来,他们的坚持最终打动了我。”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乡村振兴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努力下,28名懂表演、善经营、会管理的村民组成了一支民俗表演队,并争取到贺州市妇联、富川瑶族自治县艺术团等各方力量的支持,编排出6个本土原创节目。成立以来,表演队赴各地参加文艺汇演39场次,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舞蹈《农民真伟大》和民族特色走秀《最炫民族风》等作品在四十周年县庆和深坡村民族传承展示中心的舞台上大放异彩,获得央视《第一时间》《晚间新闻》等栏目轮番报道,参与表演的村民也实现户均营收8000元。在2024年大年初一的晚上,深坡村组织开展了第一届“村晚”,吸引了600余人到场观看,活动盛况获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新闻》《第一时间》栏目轮番报道,文化惠民成果斐然。

得益于这样火热的节庆、精彩的表演,深坡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进村观光旅游,也带火了村里的“农家乐”消费,很多村民在“家门口”销售的农特产品,均轻松实现增收逾万元。表演队领舞唐凤莲也在经营“一品深坡”油茶馆,说起店内特色美食热销状况,她笑得合不拢嘴:“很多游客都对我这里的灰水粽和大肚粑情有独钟,说下次还要再来哩。”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否可持续,还要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否跟得上。为改善深坡村基础提供保障,贺州市税务局到深坡村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文明风尚进农家”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等系列活动11次,通过微信推文、召开移风易俗油茶夜话会等形式宣传“移风易俗”知识5次,开展清洁卫生环境大整治及“三清三拆”大行动6次,清拆老旧地块5处,清理道路垃圾杂物20余袋。作为后盾单位,给予帮扶保障经费5.1万元,推进全村庭院经济产业项目,及时落实了深坡村村部楼的线路改造和停车棚建设,改善深坡小学教学环境,推动村屯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我最喜欢去图书角借课外书看,今年我看完了《中国成语》,学到不少知识。”深坡小学二年级学生蒋佳雨说。

下一步,贺州市税务局将扎实推进党建联盟活动,持续开展深入调研,积极回应群众新期待、新要求,理清乡村经济发展的思路,充分开发特色优势资源,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