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是潇贺古道上重要的节点之一,因地处湘、粤、桂交通要道,桂粤湘文化在此交织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潇贺古道文化,孕育出绚烂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钟山油茶、瑶族服饰、昭平木偶戏……
一件件非遗作品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智慧,诠释着传承人的“匠心”精神。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贺州市税务局积极作为,聚焦非遗项目需求,量身定制“税助非遗政策清单”,以“税力量”守匠心护传承,助力非遗产业蓬勃发展。
税惠增“味”,助力“舌上非遗”火红出圈
打油茶是瑶族一种古老而独特的生活习惯,独具地方民族特色和民俗文化色彩。2020年钟山瑶族打油茶技艺被纳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为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打油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税务总局钟山县税务局“税小伴”青年服务队走进沿街大小“茶馆”,主动靠前服务落实“一户一策”精准辅导,全力支持“舌尖上的非遗”发展赋能添力。
“油茶”是用姜及茶叶做出来的一种特殊美食。一锅正宗的油茶将清水泡过的茶叶、姜、蒜放入茶锅,通过木棰反复敲打,放入油,再倒入水,烧开后滤渣,一锅色、香、味俱全的油茶就做好了。一碗黄中透亮的油茶,搭配上粘米粑粑,正是瑶族同胞记忆中的家乡味道。
“您看,使用‘一键开票’功能可以通过系统随时开票,您就不要跑办税厅了。”走进古色古香的瑶妃油茶馆,馥郁的油茶香气扑鼻而来,税务干部正向店主演示电子发票操作流程,同时送上有关个体工商户及小规模纳税人有关的税费优惠政策,详细讲解了社保费、经营所得个税的申报流程。
瑶妃油茶馆负责人介绍:“现在手机操作就能完成申报,实在太方便了,2024年我们已经享受税收减免3.3万元。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给了我们不断探索和试新的‘底气’,通过油茶口味的创新,瑶家油茶被越来越多人喜爱,油茶文化也越传越广。”
税惠添彩,点亮“非遗产业”新前景
四月的三岐村,青山含黛,溪水潺潺,瑶族长鼓舞的浑厚鼓声、银饰碰撞的清音与税宣服务队的脚步声交织成春日的乐章。
国家税务总局贺州市八步区税务局组织“红石榴·税力量”先锋服务队走进黄洞瑶族乡三岐村,搭起“税费连心咨询台”,为少数民族群众讲解涉农税惠政策和民族团结政策,现场解答村民关于医保、社保缴费等问题,辅导群众掌上办税缴费。并针对三岐村瑶绣工艺等特色产业,开展“一对一”精准税费政策宣讲,深入探讨产业发展与税收政策的契合点,切实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
三岐村80%以上人口是瑶族,村里的妇女基本都会瑶绣。在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盘红珍的带领下,目前村里的瑶绣服饰生产车间已配置6台缝纫机、一台锁边机和瑶族服饰展厅等硬件设施,带动本村村民、脱贫户40余人,人均增收约3000元。得知绣娘们接到加工订单,税务人员现场演示了通过手机App开具发票、申报纳税等操作流程,还送上“瑶绣企业专属税收优惠政策”“非遗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等定制化税务服务指南。
盘红珍感慨道:“平时忙于绣品的样式设计,税务部门主动上门进行政策宣传和开票辅导,特别针对非遗企业、重点群体定制个性化的服务,让我们更加明确可以享受的税惠政策。有了税务力量的支持,我们守护瑶秀技艺的‘传承梦’信心更足了,我们要更努力向四面八方的朋友展示瑶族绣品的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