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指导员,我家的天冬今年丰收了,拿些回去炖汤喝。”听到喊声,走访贫困户的驻村队员蔡少立连忙回头,原来是贫困户凌尔平正在搬运药材天冬,还不停地向他挥手致意。

凌尔平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合山市北泗镇屯山村人,70来岁。近几年,凌尔平依靠种植中药材天冬摆脱贫困,在致富路上,他越干越有劲。

老骥伏枥 发奋脱贫

凌尔平一家四口人,国家实施精准扶贫以前,家里收入主要靠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2015年,因儿子查出患有慢性疾病,使得这个入不敷出的家庭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5年秋季,凌尔平听他人介绍一种名为天冬的药材,能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用于肺燥干咳、顿咳痰黏、咽干口渴、肠燥便秘,在市场上很走俏。于是,凌尔平花费3000元购买普通天冬药材育苗,腾出自家2.5亩田地种植天冬。“这批天冬如果护理得好,2年后预计收成2万多元。”凌尔平兴奋地盘算着。

然而,缺乏技术的凌尔平对种植的天冬管护不善,造成部分种苗枯死。2017年,每亩天冬收成只有1500公斤,不仅没有盈利,还亏了不少钱。这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2017年10月,就在凌尔平对种植天冬灰心丧气之时,屯山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在全村推广种植新品良种的天冬,这一品种不仅管护方便,产量还高。

凌尔平对帮扶干部的说法满是怀疑,可却按捺不住依靠产业脱贫致富的心,他找到驻村工作队、屯山村产业发展指导员蔡少立了解情况。蔡少立告诉他,改良的新品种天冬更适合屯山村的地质和气候,目前中药材市场对天冬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价格也处于走俏态势。

听了蔡少立的话,凌尔平立即回家商量,但遭到家人强烈反对。“前面种的都赔本了,还接着种,傻子嘛!”妻子和儿子坚决不同意再次种植天冬。

重振旗鼓 “逆袭”人生

凌尔平把家里人的担忧告诉村干部,蔡少立来到凌尔平家里做思想动员工作,帮他们分析之前种植天冬失败的原因。驻村后盾单位原合山市国家税务局还组织技术人员到凌尔平的天冬种植地调查。原来,凌尔平种植的普通育苗并不适合本地气候和水土,加上凌尔平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不足,造成产业亏损。

蔡少立告诉凌尔平,村委、驻村工作队等相关单位部门会组织种植户外出考察学习种植技术,在种植护理过程中提供技术咨询和帮助,确保种植成功。

在村干部的一番鼓动之下,凌尔平重新燃起信心,他立即报名参加村委组织的天冬种植考察团,背起行囊前往玉林市考察学习。

考察回来后,凌尔平通过小额信贷等方式筹集到资金5万余元,到玉林引进天冬优质品种种苗,重新种植9.2亩的天冬药材。凌尔平还和儿子约定分工合作,他负责学习种植技术,儿子负责联系销售路子。

在村委和产业指导员的悉心指导下,凌尔平起早贪黑,不管刮风下雨,除草、松土、剪枝、施肥等,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着天冬。

经过2年多的精心管理,凌尔平种植的天冬药材长势喜人。2019年秋天,凌尔平种植的天冬药材喜获丰收,亩产达3500公斤,收入近20万元,实现了由贫困户到种植大户的人生“逆袭”。

老农带头 共同致富

屯山村共有155户贫困户,如何带他们致富,蔡少立时刻琢磨着。看着凌尔平每天忙里忙外,不时请教天冬种植技术知识,蔡少立被他的热情和态度触动了:有这么一个带头表率,为何不发动大家一起发展天冬药材种植,扶持贫困户依靠产业致富?

2018年1月,蔡少立根据屯山村的地质和气候,请教合山市农业农村局技术员以及咨询种植天冬经验丰富的农户,深入规划屯山村天冬产业发展路径,成功将天冬药材种植项目引进屯山村。自2018年以来,天冬药材种植逐渐发展成屯山村产业帮扶项目,凌尔平也成了种植天冬药材的致富带头人。

“尔平叔,我家种的天冬现在长得绿油油的,多谢你的技术指导,看来明年我也有好收成了。”屯山村贫困户凌茂科在凌尔平的带动下,种植18亩优质品种的天冬药材,看到凌尔平便高兴地说。

在凌尔平的带动下,屯山村及周边村屯20户贫困户种植天冬,面积达200多亩,预计收入将达448万余元。

2020年1月,凌尔平的天冬产业扩展到兴宾区迁江镇雅山村。在那里,他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和当地农户共同种植35亩优质品种的天冬。

“感谢村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没有他们送政策送技术送帮扶上门,我没办法重拾种植天冬的信心,也很难过上现在的好日子。”回想自己种植天冬的历程,凌尔平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