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宣县碳酸钙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良好的营商环境,高位推进,规模质量不断提升,对地方财政的贡献日益突出。武宣县税务局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探索碳酸钙产业税收监管“以数治税”治理模式,依托武宣县碳酸钙产业大数据监管系统,破解碳酸钙产业在税收数字化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堵漏增收效果显著,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数据归仓,夯实“以数治税”基础。该局融合政府和部门力量,利用数据共享平台,有效采集涉税信息,消除数据壁垒。为进一步加强碳酸钙产业生产经营数据归集,将碳酸钙产业数据打通融合,该局局领导多次带队深入矿山、石场、厂区、码头等走访调研,与自然资源、交通、生态环境、应急等部门进行座谈研商,到梧州市、龙圩区税务局实地调研学习砂石土类矿产资源管理经验,逐步建立起符合武宣实际的碳酸钙产业大数据监管模式。通过政府牵头搭建“武宣县碳酸钙产业智慧监管平台”,将原有的监管系统融合,进一步延伸监管链条,建立涵盖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税务、应急管理等部门的综合共治工作机制,在矿山应用车辆身份管理电子系统、智能卡和地磅,对采矿企业和矿产品加工企业进行联网管理和监控,打通碳酸钙产业石材原料数量信息壁垒,为下一步税收分析和精准监管奠定基础。目前,全县已安装碳酸钙产业智慧监管系统的企业有132户,其中:一期项目监控采矿场企业32户、运输业纳税企业88户,涉及承运车辆2211辆;二期项目监控碳酸钙深加工企业9户、原矿采掘企业3户。
“以数治税”,实现智能化精准监管。该局在信息数据充分归集的基础上,以数据分析应用为抓手,构建数据分析比对模型,将从风险碎片信息到完整模式的转化,准确识别税收风险疑点,实现对碳酸钙开采企业、深加工企业、碳酸钙运输企业的智能化精准监管。对于碳酸钙开采企业,通过调取、收集和掌握矿场运输车辆刷卡车次、刷卡发货重量、石材品目类型等数据信息,并结合石材原料市场价格进行测算评估应纳税款,与企业的税收申报数据进行分析比对,精准识别碳酸钙开采企业是否存在偷逃漏税风险。对于碳酸钙深加工企业,通过对石材原料购进量和加工产品输出量等进行监测,测算石材原料损耗是否在正常损耗标准区间,进而识别企业是否存在偷逃漏税风险。对于碳酸钙运输企业,通过调取开采企业和深加工企业的发货数据,准确关联运输车辆与运输企业,将碳酸钙产品运输数量与运输企业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申报情况进行横向分析比对,进而识别企业是否存在偷逃漏税风险。2024年1—11月碳酸钙产业增值税税收收入达1.46亿元,同比增收6858万元,增长88.58%。
以税咨政,推动产业转型发展。该局以税收大数据数据分析为抓手,聚焦现有碳酸钙深加工产业发展的堵点、痛点、难点,精准识别行业税收风险,向县委县政府报送了《武宣县税务局关于优化武宣县碳酸钙产业税费监管的报告》,提出税务部门关于碳酸钙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推动产业绿色升级。目前全县已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2座,自治区级绿色矿山2座,市级绿色矿山2座,产品附加值较低的尾矿和废石实现综合利用,政府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利用先进采矿技术和开采方式,“一石多吃、吃干用尽”的绿色碳酸钙循环产业链进一步完善。
(周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