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税务局紧扣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总目标,积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特别是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深化便民利企服务,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推动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税务力量。
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税收红利直达快享
这个暑假消费旺季,南宁杉杉奥特莱斯商业广场推出系列促销活动,效果不错。“幸亏有税务干部及时推送最新的税费优惠政策,还安排税务管家为我们梳理政策,跟踪指导处理税务问题,我们把享受的政策红利投入到商场的特惠折扣活动中,提振消费市场。”南宁杉杉奥特莱斯商业广场的财务负责人邓先生说。
为提升服务精准性,南宁市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作用,为纳税人缴费人分行业、分业务、分性质立体“画像”,精准匹配适用政策,自主分析纳税人缴费人高频业务、高频咨询等情况,通过企业税企交流群、征纳互动平台、“纳税云课堂”等渠道开展有针对性的政策推送和咨询服务,实现“政策找人”。
“我们通过企业申报数据、财务报表、发票数据分析判断企业经营情况,对照政策深入企业摸实情、问需求,送政策、解难题,实现高效服务,确保企业及时、便捷享受政策红利。”南宁市江南区税务局局长雷恒介绍。
在玉林,税务部门创新推出“税费红利账单”和“送政策上门”专题服务,主动联合第三方涉税机构成立志愿服务团队,分行业对企业开展“点对点”上门政策宣传辅导,为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主体的“小店经济”送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税费优惠。
玉林国际香料交易市场每天的交易额近1亿元,可容纳2000多家商户同时进场交易,如何在复杂的经营管理活动中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发展壮大意义重大。
“当地税务部门了解我们的诉求后,为我们量身定制可享受税收优惠清单及相关指引,去年就帮助我们享受了700多万元的退税减税优惠,减轻了我们的经营压力。”玉林福达香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宋军说,截至今年7月,公司已享受各项税收优惠160多万元,企业发展的信心和活力更足了。
为精准服务经营主体,广西税务局发挥税收大数据作用,全面筛选符合政策条件的纳税人缴费人,通过信息化手段对450多万户次经营主体精准推送政策,促进税收红利直达快享,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同时,通过升级改造信息系统,实现自动识别享受主体、自动计算享受金额、自动生成申报表单,纳税人缴费人仅需确认系统预填数据,即可“坐享”政策红利。
数据显示,今年1—6月,广西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79.39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受益最为明显,享受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22.34亿元,占比68.2%,以税费收入的“减法”换来了企业效益的“加法”。
从“多件事”向“一件事”转变,办税缴费更高效便捷
广西融创家园木业有限公司赵艺蔓是一个创业“小白”,对如何办理企业登记、领用发票、获知税费政策等事项一头雾水。“原以为好麻烦,没想到在一个窗口就办好了所有手续,税务人员还给我推送了创业涉税指引‘大礼包’。”
赵艺蔓的便捷体验,源于柳州融安县税务局“深想一层、做多一步”,通过建设后台“融易办·安心缴”“非接触式”服务区、疑难愁盼工作室的模式,实现原有需要两头跑的40项业务变成了“一站式”办理,在征期日均大厅直接办理后台流转事项30余个,运维单累计直提快办20余个,平均等候时长缩短24%,从4.9分钟缩短至3.7分钟。
在南宁,税务部门探索打造了“邕心办问 一件事集成”——办问协同税费服务新模式,将不同的涉税诉求划型分类,采取“热线智能办、链接直达办、远程辅导办、远程线下办”四项策略,分流转派处理“问”转“办”事项,实现诉求“一次办”。该模式推行后,原需转由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的业务数量下降约70%,“问”转“办”事项缩短至平均5分钟,有效提升办税效率及纳税人缴费人体验感。
“因为不熟悉农产品核定业务,税务部门立即安排专人线上辅导我填写申请表,问题很快就解决了,远程帮办让我少跑了很多路,真的很方便。”隆安县李兰珍木材加工厂负责人表示,由于工厂经营场所距县城10余公里,路程相对较远,线上远程办税为企业节省了办税成本。
在梧州,税务部门持续优化个人社保、医保经办和征缴服务措施,对市本级社会保险费征收服务专厅进行升级改造,并联合梧州市医疗保障局采取“一窗受理、后台流转、一次办结”的创新服务模式,进一步优化参保缴费服务,有效解决“两头跑、反复问”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群众参保缴费平均办理时长压缩75%,实现医保缴费全流程提速增效,好评率达100%。
以“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为重要抓手,广西税务部门不断优化办税缴费流程,为经营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办税缴费服务。通过大力推广“非接触式”服务,办税缴费事项全部实现“全程网办”,部分业务实现“掌上快办”,年平均办税时长较2018年压缩了近63%。今年以来,全区税费申报业务办理总量1786.6万笔,其中89.3%通过线上渠道完成。
办理事项从“多件事”向“一件事”转变。广西税务部门在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办税等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创新推行“一键获知涉税风险和办税提醒服务”,实现了“提示提醒—办理指引—便捷办理”的集成式服务,便利经营主体及时排除涉税风险、避免失信行为,得到税务总局认可并在全国税务系统推广。
推动纳税信用“变现”,“银税互动”解融资难题
“我们的纳税信用评级是A级,凭借良好的纳税信用,我们通过网上申请获得260万元‘银税贷’优质贷款,税务和银行的服务往前一步,我们中小微企业获得资金支持的门槛就低一级,纳税信用已经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金字招牌’和获得真金白银资金支持的重要保障。”广西玉林芬林复合肥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张承平表示。
在南宁,税务部门优化与银行端的信息共享方式,为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开展“个性化”升级服务,帮助民营企业凭借良好纳税信用通过“银税互动”获得融资支持。
在柳州,税务部门积极开展“银税互动”,详细讲解“银税互动”平台上的各类涉税金融产品,帮助企业解决经营中贷款难、融资难等问题,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
“我们是一家小微企业,原本以为没有抵押物和保证人,贷款会很困难。”柳州市舒畅机动车车务服务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王亮说,“多亏了柳南区税务部门提供的‘信用换贷’优惠政策,仅凭借良好的纳税记录,我们从民生银行获得了276万元贷款,解决了公司流动资金的压力。”
北海、崇左、百色等市税务部门也升级“银税互动”服务机制,深化税务与银保监部门数据直连,推出“育苗师”“信用培植直通车”等举措强化信用培植,助推企业“诚”风破浪。
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一直是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为缓解企业贷款难题,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广西税务部门积极回应经营主体关切,联合银保监部门、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行“银税互动”守信激励措施,将纳税人无形的纳税信用资产“变现”为有形资金支持,增添企业发展动力,助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据统计,2020年以来,广西“银税互动”贷款累计投放4860亿元,惠及纳税人29.8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