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非遗技艺,传递文化薪火。近期,南宁市西乡塘区税务局开展组合式、立体化的税收政策宣传辅导,走进辖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基地,聚焦涉税需求,坚持问题导向跟踪问效,用实际行动传播民族文化。

守护文化传承,助力“非遗”发展添“税”力

走进位于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的“美丽南方·老木棉”匠园,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壮刀制作技艺”传承人黄冬鹏正在锻打刀坯,炉火通红,锤起锤落,火光四溅。

黄冬鹏说,为更好地传承壮刀制作技艺,他运用自己的美术功底,将国画、油画、素描等大胆融入创作,开发出了系列具有广西少数民族特色的金属工艺品。  

为更好“壮刀制作技艺”工作室发展,南宁市西乡塘区税务局聚焦“政策落实提速”,组建税收服务团队,着力解决涉税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贴心服务助力快享税收优惠政策。黄冬鹏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享受到了税收优惠政策约3500元。  

现在黄冬鹏在创作的同时,还与相关院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开启了现代师徒传授制,更有利于匠园民族技艺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通过构建非遗品牌,让非遗技艺“传”下去,“活”起来,黄冬鹏将计划把一些新的元素和创意集合起来,打造出“新国潮”。

与“刀王”黄冬鹏一样,古建筑营造技艺非遗传承人周涛2022年带着手艺入驻美丽南方,建设非遗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基地。周涛的古建技艺传承基地展示区陈列着风雨桥、鼓楼等独具广西民族特色的十二世居民族建筑精品模型。在传承基地里不但保留有传统的老工具,同时也有与时俱进提高品质购进的先进数控工具等等。  

被问及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工作的困难,周涛表示,古建筑营造技艺涵盖瓦作、土作、石作、木作、彩画作、油漆作、搭材作、裱糊作、灰塑等多种传统工艺,所有一线操作的古建筑工人,基本上都是50岁以上的老工人,队伍严重老化。现在工作室也开展了一些进校园、进培训机构、进社区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广西本土古建筑独特的美,爱上古建筑展现出的广西人生活空间与文化风貌。  

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着广西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如何让推动非遗系统性保护可持续发展,在文化保护与传承道路上守护匠心,南宁市西乡塘区税务局针对工作室经营情况和特点,进行分类推送,并政策精准送达全程辅导,为非遗发展加力,办好惠民实事。  

对于古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周涛表示:“坚守传承是我的责任和使命,从上一辈的手里接过接力棒,再好地延续给下一代,带动更多的人学习技艺,打磨出更好的文创产品,让非遗技艺与现代大众文化生活审美相结合,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结合大众消费,赋予深刻而丰富的文化价值内涵,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周涛以十二世居民族建筑为模型进行创作的传统模型,在“非遗进校园 ”活动中,受到大中专和中小学的师生欢迎,进一步坚定了学生们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弘扬传统文化,税惠助力文化企业焕新活力  

说起南宁唐人文化园,那些红砖高墙、尖顶瓦房的苏联式建筑浮现在眼前,穿梭唐人文化园,浓厚的历史建筑遗韵气息扑面而来。  

“通过在文创产业人才培育、产业项目规划、创新创业以及园区特色文化宣传推广等多领域进行深度合作,我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位于南宁唐人文化园的广西雅风阁艺术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桂娟说。  

近年来,为更好地服务书画企业发展,南宁市西乡塘区税务局紧紧围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组建税收志愿服务团队,聚焦书画艺术企业涉税需求,通过实地调研与线上融合,形成全程式循环式服务链,精准服务、精细施策,贴心服务助力各类文创企业快享税收优惠政策,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焕发生动光彩。  

“从2003年入驻园区到现在,唐人文化园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创作服务条件,而我们的发展总有税务贴心相伴,每次出台新的税收政策,税务部门都会及时通知,全程服务到位,遇到税务难题也会想方设法为我们解决,为书画艺术更好地开拓市场和艺术作品更好走进百姓生活创造了很好的条件。2022年,广西雅风阁艺术有限公司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约4万元。”广西雅风阁艺术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娟表示。  

从历史走向未来,在开拓中不断向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南宁市西乡塘区税务局将不断落实落细和创新便民办税举措,以税务力量打好民族文化传承牌,带动区域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