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群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助力企业上市的提案》(第11.06.159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南宁市企业上市情况

南宁市在全区实行“四个率先”强化全链条式服务助推企业上市,推动全市企业上市工作步入快车道,今年以来,华蓝集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申请于近日获证监会通过,即将成为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后广西首家上市企业,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截至5月末,全市境内外上市企业1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6家、自治区上市后备企业35家、广西证监局辅导企业3家、分别占全区的36%、46%、26%、21%;1-5月新增资本市场直接融资424.86亿元,占全区比重60%,5家企业纳入广西20家重点拟上市企业公示名单。

二、多措并举助力企业上市

(一)南宁市金融办采取“四个率先”举措,协调解决企业上市问题。

一是率先建成一套高效运转的攻坚保障机制。出台《南宁市推进直接融资改革创新建设实施方案》,成立全市资本市场工作领导机构并持续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强化市级层面统筹,县区、开发区具体引导的“1+15”工作机制。2020年以来,我市在全区率先采取现场办公解决11家重点企业上市问题20余个,累计召开上市问题协调会20次,快速解决华蓝股份、广西东呈、思伦捷等公司涉税、融资、项目申报等问题40余个,与税务部门联动,对我市拟上市企业实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红绿灯”项目清单制服务,帮助拟上市企业更好地解决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不确定性问题,累计拨付市本级补助奖励1391万元,争取自治区对我市资本市场奖励资金3361万元,受益企业57家。

二是率先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组建专家智库开展“诊断式精准服务”。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引入证券保荐人、会计师、律师组成上市服务专家团队,建立导向明确、任务清晰、专业性强的智库平台,为全市100余家上市(挂牌)后备企业提供融资、股改、挂牌、上市、基金、发债、并购一揽子专业服务。根据企业规划、资产规模、核心竞争力采取“一企一案”确定分批培育对象,建立定位精准、质量良好、梯次清晰的上市后备企业方阵。我市专家智库组团服务上市模式获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全区推广。

是率先搭建链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资本培育基地。推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双基地”落户中国—东盟金融城。推动北部湾股权交易所与南宁市共建中小企业融资施策平台,创新开发“政府风险补偿金+可转债”产品累计为23家企业融资4200万元,实现广西非上市中小企业私募可转债业务零突破。股权融资对接路演活动品牌化、常态化,累计举办“邕城创投会”“邕城创客行”等活动20余场次促成新三板企业、瞪羚企业融资对接超40亿元。

四是率先建立覆盖企业全周期的基金支持体系。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天使投资基金联动投资机制,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创投生态体系。创投基金已设立子基金6只,实缴规模2.752亿元,累计投资项目18个共2.347亿元,资本赋能成效显著,所投企业华蓝集团已获准上市,还有7个已投项目企业正在筹备上市,获评“2019-2020年度引导基金最具潜力10强”荣誉。

(二)南宁市税务局帮助解决拟上市公司涉税问题,做好精准服务和政策落实。

南宁市税务局在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纳税人满意度”活动中,发现我市拟上市企业担心,企业在上市审计过程中有可能存在涉税风险隐患,进而影响其上市的迫切需求,而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就是企业把握不准的重点事项,企业加大在研发费用投入,却不敢申报享受相应税收优惠政策。类似的情况也在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存在,企业知晓政策,但是担心把握不准,不敢申报享受。

南宁市税务局积极配合解决政府在拟上市公司上市申请过程涉税问题的同时,主要工作措施集中在精准服务企业、政策落实方面。

一是加大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宣传、扩大知晓“面”。南宁市税务局在南宁市会展中心、东盟企业总部基地、南宁市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等地举办创新讲堂、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专题宣讲、支持制造企业创新发展政策宣讲等系列研发费专场培训7场,现场参训纳税人与税务骨干585人次。同时,以“线下培训+线上直播”的方式增强辅导针对性、扩大政策知晓范围,实名观看量达到10656人次,相关政策推文阅读量2.5万次。

二是密切与市科技局、工信局、金融办等部门联系,同频共振,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大局。南宁市税务局从市工信局获取制造业企业名单1096户,高成长性企业技改项目329户,国家级、自治区级及南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名单250家;从市科技局获取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853户,有效高新技术企业名单1153户,有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名单501户,有市级科技项目立项的企业名单75户,通过后台数据分析,精准为企业做好政策宣传辅导,确保应享尽享。

三是转理念,勇创新,破 “不敢享”难题。不断摸索 “放”“管”“服”之间的平衡点,完善税务执法和服务流程,让基层主管税务部门与企业交流更顺畅。南宁市税务局牵头制定《南宁市税务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红绿灯”项目管理工作办法(试行)》,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税法遵从的大前提下,共同对个性化和深层次纳税服务等相关事项进行约定,税企双方协商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适用“红绿灯”服务,进一步实现企业享受优惠政策的确定性和税法执行的统一性。

通过以上措施,2020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研发费加计扣除数据呈现“双增长”,南宁市申报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的企业1596户,同比增长50%,申报研发费加计扣除金额31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10户“红绿灯”管理试点企业申报研发费加计扣除金额1.24亿元,同比增长55%。这极大促进了我市企业为适应市场需求,加强对新技术、新材料、新的生产方式的运用,提高产品的品质,做大做强,实现产业不断聚集,技术不断更新升级。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南宁市税务局将总结对拟上市公司研发费“红绿灯”项目管理试点工作经验,以全面深入的政策落实和精准定位为南宁市拟上市企业提供税务专业服务,助力企业上市的平稳有序开展

(一)精准辅导,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

为扶持辖区优质企业上市,南宁市税务局将加大对拟上市公司调研,回应纳税关切,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坚持事前指导,在涉税重点领域提供专项辅导,帮助企业有效规避潜在税收风险。针对当前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成本高的情况,税务人员将重点梳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政策要点,通过“一对一”专项辅导帮助企业准确把握税收政策,解除企业的涉税疑问,让企业专心冲刺上市之路。

(二)上门问需问计,提供全流程专业服务

南宁市税务进一步强化定期上门问需问计,由市领导带队开展面对面服务,完善税企全方位交流反馈机制,满足企业发展合理需求,增进税企互通互信;面对上市过程中的常见涉税业务,建立快速处理通道,开展税收政策一次性告知、追溯调整一条龙办理、涉税资本运作一体化处置的专业上市涉税服务,以税务部门专业度的提升,换取拟上市企业涉税办理复杂度的降低。

(三)不留死角,推进立体式风险防控

税务处理的“干净”程度是企业上市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为了避免影响企业上市进程,帮助企业排查风险“雷区”,南宁市税务部门开展企业涉税风险预警服务,通过税收征管系统提取数据,分析企业近年来生产经营、投资构成等情况,并结合企业目前的实际经营情况、上市计划等各方面信息,为企业全面梳理上市过程中可能涉及的税收风险。

在充分调研、详细分析、周密安排的基础上,税务部门还为企业定制推出个性化税务全流程风险控制服务,通过开展税务风险内控调查和测试,完善企业内控机制建设,助力企业构建立体式风险防控体系,从源头上防范和监控企业的税务风险,服务企业“平安上市”。

感谢您对我市企业上市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2021年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