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强调,广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自治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广西税务部门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税收工作各方面,在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的同时,将税收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有机结合、同步推进,让“税务蓝”和“石榴红”交织映衬,在八桂大地绘就一幅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壮美画卷。
精细服务 奏响民族团结“和谐曲”
“现在代开发票,真方便!”近日,百色市田东县林逢镇桥礼村蔗农黄忠肥体验了一次“授权统一代开发票”服务,连连赞叹办税便捷。
“授权统一代开发票”服务,是百色市税务部门为破解当地蔗农开发票成本偏高问题,深化集成改革,创新服务举措的生动实践。在涉税风险有效管控的前提下,通过“一表填报,一键提交,一秒审核,一次缴纳,一批开具”等集成办理“五个一”方式,为蔗农办理代开增值税普通发票业务,进而最大限度降低蔗农们代开发票的时间成本。
近年来,瑶家油茶以其浓郁香气和独特口感受到市场欢迎,贺州市钟山县城大街小巷的油茶馆也渐渐多了起来。为更好服务油茶行业发展,钟山县税务部门依托“税小将”服务团队,结合油茶行业税源分布情况和政策服务需求,常态化开展“下户走访+线上直连”精细服务,探索打造“点对点、直达式、全覆盖”税费网格化服务体系,有效推进“人找服务”向“服务找人”转变。
在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北海市银海区等地,为更好服务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税务部门通过组建“红石榴”业务团队,用普通话+壮语/侗语等“汉语+”双语服务为少数民族纳税人缴费人提供咨询、导税、“一窗通办”等一体化办税服务,并将税收宣传和民族政策宣传相融合。
聚焦服务各民族特色产业、个性化需求,广西税务部门坚持以纳税人缴费人满意作为“硬道理”“金标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效,以精细服务奏响民族团结进步“和谐曲”。
税润匠心 让非遗文化传承焕新彩
六堡茶制作、壮族织棉、侗族草编……在非遗传承和系统性保护过程中,广西税务部门以税惠红利和贴心服务相伴,用税务力量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让各民族“守”艺人成为税收受益人。
“税务部门经常为我们解读政策、辅导系统操作,最近还为我们解决了开票、成本核算等难题。”“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似玉说,税务部门是真心实意为传统手艺人排忧解难。
为更好守护非遗文化传承,钦州市税务局出台《税收助力坭兴陶产业提档升级政策指引》,从“鼓励创业就业”等六大方面梳理52条适合坭兴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确保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快速便捷办理各项涉税业务。
“随着国家对非遗文化产业的重视和政策支持,仫佬族刺绣这门古老技艺,也焕发出新的活力。”仫佬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广西工艺美术大师谢秀荣说,特别是今年延续优化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优惠政策,帮助小规模纳税人继续减负,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以税助农 共绘乡村振兴同心圆
近年来,广西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牢牢牵住“产业振兴”这一乡村振兴的“牛鼻子”,主动打好“税惠+服务”组合拳,让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在防城港十万大山瑶族乡,朱华秀带领团队摸索出新型智能澳洲淡水龙虾一体化养殖技术。为更好扶持特色产业发展,防城区税务局“小税蜜”税收服务团队,精准对接返乡创业特色需求,推出税惠政策享受“小城说税”线上讲、系统操作疑难“税收管家”同步解等精细化服务举措,助特色企业快步走。
为更好发展产业,百色市税务局驻村工作队立足挂点联系村实际,因地制宜发展蛋鸡养殖项目,通过与合作社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帮助合作社协调解决养殖培训、疫病管理、销售等实际问题,建立起“党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加速推进蛋鸡养殖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