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河池市税务局到村上帮扶后,村上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产业发展情况,都发生了巨变,现如今村民日子是越过越红火。”说起精准帮扶为村上带来的变化,上和村党支书、主任黄品词说。
大山深处的上和村,地处大石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境内山多地少,受自然地理条件制,村上经济发展缓慢。2015年底,该村贫困人口一度占总人口的45.25%。2019年,上和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为2.09%,村级集体经济收入8.72万元,如期实现整村脱贫摘帽目标。
上和村“脱贫摘帽”的背后,精准帮扶的税务力量始终相伴左右。2015年10月,国家税务总局河池市税务局定点帮扶上和村。为帮扶该村及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河池市税务局在基础设施、基层党建、产业培育、班子建设等协作领域精准发力,为上和村脱贫攻坚增添了强劲动力。
自开展定点帮扶以来,河池市税务局高度重视精准脱贫帮扶工作,把脱贫帮扶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列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小组,负责联系协调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为上和村争取扶贫项目和协调解决帮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全局117名干部与186户贫困户结成对口帮扶工作,每年安排20万元扶贫工作经费,解决帮扶干部差旅费和驻村第一书记驻村补助等。
在定点帮扶工作上,河池市税务局始终以“群众利益无小事”为出发点,先后为上和村联系到水、路、房、产业等扶贫项目33项,涉及资金3000万多元。目前,全村19个自然屯,除了2个整屯搬迁外,其余全部通路,其中15个屯通了水泥硬化路。为贫困户争取到家庭水柜建设指标400多个,解决了群众饮水难问题;动员59户贫困户搬迁到县城移民安置点和钦州扶贫小镇;帮助213户农户进行危房改造。此外,2015年10月以来,该局还先后捐款、捐物共计100多万元,扶持上和村发展扶贫农业产业、硬化合作社道路、人畜饮水、宜居乡村、村部建设、学校建设及资助贫困户、贫困生等。
“他们一来,就解决了我们吃水难的大问题,真是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谈起河池市税务局的帮扶成效,村民蓝忠军赞不绝口。
摆脱贫困,产业发展是根基。河池市税务局充分发挥税务部门熟悉税收政策的优势,鼓励村里的能人成立合作社、建扶贫车间带动贫困户共同致富。目前,上和村发展有鸡、猪、羊+杂粮杂豆“3+1”特色产业。全村注册有大化县古仰种养专业合作社、大化县杰越种养专业合作社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有5个扶贫养殖示范场,其中1个肉牛、3个肉羊和1个七百弄鸡养殖示范场。村民唐乐组织贫困户成立古仰合作社,在该局的全力支持下发展七百弄鸡产业,每个贫困户年获红利4000元。随后,唐乐又种植53亩山葡萄,承包300多亩地发展种桑养蚕产业。在唐乐的带动下,目前上和村5个养殖扶贫车间,带动村里132户贫困户610人,通过发展扶贫产业实现增收致富。
“我们的职责就是帮助贫困户鼓起一份信心、找到一条出路、解决一个难题。”驻村第一书记梁鹏笑着说道。为增加贫困户脱贫技能,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河池市税务局邀请广西农科院、县科协、水果局、水产畜牧局、核桃局等部门专家、技术员等,到村里开展技术培训工作,提升贫困户种养技术水平。据统计,该局先后组织10期规模较大的培训班,参加培训人数达2000多人次。
在消费扶贫上,河池市税务局通过职工食堂采购、干部职工购买、朋友圈助销等渠道为上和村销售扶贫爱心鸡2000多只,共20多万元。
在上和村扶贫记录本上,笔者看到这么一段话:河池市税务局帮扶力度不断加大。2019年,河池市税务局捐赠29.95万元为上和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仅11月就拨款21万元,其中3万元作为贫困村脱贫摘帽认定、贫困户脱贫“双认定”工作经费;9万元资助上和村住房未达标的贫困户补建住房;5万元资助5个扶贫养殖场推广“粮改饲”工作、3万元资助古壮屯建设瑶族文化广场、1万元资助村百亩核桃示范基地开展管护工作。2015年10月以来,河池市税务局共拨款88万元资助上和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每年还开支约20万元用于帮扶干部下村开展帮扶工作......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驻村干部越是要坚守岗位。”河池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廖学良是这么叮嘱的,而这支驻村工作队也正是这么做的。脱贫路上步履坚实,他们正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