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国家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功签署,成员国之间形成更加开放自由的市场。面对这一重大外部变化,贺州碳酸钙企业积极应对,寻找新商机、应对新挑战。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RCEP的签署正是我们证明自己的最好时机。”广西利升石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学良介绍,协议签署后,中国的碳酸钙产品将因关税减免等因素降低出口成本,从而形成区域内价格优势。
作为贺州传统碳酸钙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利升石业公司一直在走创新研发的道路。去年,该公司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400多万元,享受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180多万元。最近,利升石业申报的“基于5G 网络的人造石智能化数据管理的应用与示范项目”成功入选2020年广西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廖学良说,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推动人造大理石行业从“制造”到“智造”的发展。同时,产品智能升级也让企业在区域贸易市场中拥有价格优势,在质量上更有竞争力。
“市场会扩大,同时竞争也会加剧,但只要自身过硬,就不惧怕竞争。”廖学良说。转型升级、向高端领域拓展、培育新技术和新市场、降低物流成本已成为当地碳酸钙企业的主动选择。
协议的签署意味着亚太地区各国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随之而来的是交通、物流的联通更加密切。
广西贺州市科隆粉体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肖美兰对此十分期待。她表示,长期以来,因为出口东南亚的物流成本偏高的问题,科隆粉体在拓宽国际市场上一直没有突破。
“最近有一笔对东南亚出口的生意就卡在了出口成本上,迟迟没有进展。在产品质量上科隆还是很自信的,就是缺少一个时机。”肖美兰介绍,科隆粉体是广西民营企业制造业100强,获得过2019年中国碳酸钙行业创新奖。她认为,RCEP的签署若能同时带来亚太地区内物流成本的降低,将为科隆粉体“走出去”提供更多机会。
有数据显示,在出口方面,中国碳酸钙高端产品市场正逐步打破被外资或合资企业垄断的局面,2019年出口额已达进口额两倍多。
在全球疫情尚未好转的当下,RCEP的签署对贺州碳酸钙企业也是一大转机。
广西贺州巨石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大理石工艺品以向美国出口为主,在亚太地区的出口生意近乎空白。公司财务负责人林晶表示,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出口业务屈指可数,一直在摸索通过创新进行转型。她认为,RCEP的签署或许将改变公司目前的出口格局。在美国订单受阻的情况下,公司若能对标亚太市场需求,将产品推向亚太地区,将成为发展的新出路。
企业积极应对的同时,当地税务部门也在主动对接企业诉求,特别是针对较为普遍的转型升级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助力。
RCEP签署前后,贺州市税务部门从提速出口退税、加强进出口贸易服务、加大对企业创新研发的支持、加强对国际市场的研判等方面积极开展税收服务。
贺州市税务局局长周文军介绍,今年贺州市税务部门通过推行“非接触式”申报,开展实地核查“容缺办理”、推行无纸化退税申报、将正常退税业务平均办理时长提速20%,为企业资金流带来活水。同时,贺州市税务部门推出云上智慧办税微信小程序,为纳税人提供“网购式”办税服务。目前,云上智慧办税免跑办税覆盖率达90%,纳税人纸质资料报送减少80%,填单时长缩短50%,在线评价满意率达98.5%,实现由“最多跑一次”升级到“一次不用跑”。
“下一步,我们进一步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等优惠政策的精准落地,推动企业加快研发转型、扶持企业成长。”周文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