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柳州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找准工业发展与生态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点,成就了山清水秀、宜居宜业的生态柳州。在这份亮眼生态成绩单的背后,有着柳州税务部门大力推行绿色税制改革的生动税收实践。

决心+信心,清洁生产“税”同行

“可别小看了环境保护税,我们这的热电联产热网工程就是靠它才红火起来的。”柳州市漓源饲料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晓兰在集约化的清洁化生产车间里正忙碌着开春准备,回想起了2017年的改革场景。原来,在环保税正式开征前夕,柳州市鹿寨县计划采用热电联产的新方式实现集中供热,但需关停29台小锅炉。如何下定决心关停锅炉?如何有信心确保新工程满足正常生产经营需要?诸多问题摆在了鹿寨县众多企业决策者的面前。

“企业改用热电供热后,将不再对外排污,也就不属于环保税的纳税人,不用缴这部分税费,这不就给企业省下了生产成本。”正在企业犹豫不决之时,柳州市税务部门的业务骨干主动出击,第一时间摸清生产企业成本耗用、工艺流程、污染排放的全流程,开展“一企一策”精准辅导、宣传政策工作,为纳税人算清了经济效益、政策效应和生态效应的“长远账”。据测算,柳州市漓源饲料有限公司将免税近30万元,柳州柳化氯碱有限公司改用热电供电后可免税近24万元,为助力企业转型发展注入了动力。

2017年以来,鹿寨县通过热电联产热网工程累计节约标准煤14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96万吨、二氧化硫28905吨、烟尘23178吨,环保税同行,众多中小企业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以小集约带动大效应。

对策+政策,碧水蓝天“税”助力

开春,冶炼生产正当时,一辆辆载满矿石原料的货车驶向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作业厂区,数个大容积焦炉烧得通红,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操作作业,而产生的废气、废渣粉尘和污水,则被一条条密封管状皮带传送到各自环保处理中心进行处置。柳钢集团,占全市环保税收入70%的重点制造企业,持续激发“绿色动能”。

“环保税出台后,国家持续扩大税收优惠力度,我们把得到优惠的税款继续用来提高工艺水平,转型升级,同时加大环保方面的攻关投入,在提高企业工业生产能效的同时,还可以享受更多的环保税优惠,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对企业的发展十分有利。”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赖懿表示,在税务部门的帮助下,企业找到了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新路子。原来,柳州市税务部门建立“重点税源企业直联机制”,用活税收大数据帮助柳钢集团及上下游企业精准享受优惠政策,并开展多税种综合政策效应分析,在优化服务的同时主动帮助企业进行税收测算,助力企业在有效控成本的基础上,实现生产技术和环保工艺“双升级”。

据了解,2018年,柳钢集团投资3亿元新建烟气除尘系统等9项环保技改项目,当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1600吨、减少氮氧化物约5800吨、减少颗粒物排放约1240吨,直接减少环保税约1600万元。2019年该企业继续投入1.97亿元建设焦烟气脱硫脱硝工程等4个环保项目,预计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600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3200吨、减少粉尘排放560吨、各类水污染物共计90吨,直接减税950万元。2018-2019两年,柳州市税务部门依法为柳钢集团减免环保税797万元,并依法建议政府财政部门对柳钢予以环保专项资金支持,“对策+政策”助力企业迸发勃勃生机。

回首环境保护税开征三周年,柳州市税务部门通过精准推送政策、一企一策辅导、税种联动分析等多种方式精准发力,充分释放出绿色税制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壮大的政策效应。“百里柳江、百里画廊”在碧水蓝天的映衬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工业与生态交响曲更加动听,“一花、一粉、一车、一江”的醉美柳州新名片更加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