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军人不褪色 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1年5月7日,一副手绘《脱贫攻坚作战图》在广西脱贫攻坚成就展上展出,图中,某贫困村的位置分布、贫困户情况、扶贫进度等信息生动形象手绘在图纸上,引起不少观众驻足观看。
这幅手绘《脱贫攻坚作战图》出自桂林市临桂区税务局军转干部秦振国之手。2019年,正是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秦振国迎难而上,主动请缨到自治区级贫困村临桂区南边山镇靖远村委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他说,作为一名军转党员干部,就是要冲在重大任务第一线,“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秦振国驻村后,向后盾单位桂林市临桂区税务局、南边镇党委申请资金30多万元,在村委办公楼新建党员会议室、党建宣传栏,营造良好的党建氛围。还大力推行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让党员自觉在脱贫攻坚中当先锋做示范。靖远村党支部进一步提升了凝聚力向心力,带领靖远村新增硬化和修缮道路(含巷道)14公里,修复水毁项目17个,修建桥梁2座,建成饮水工程3个,新增太阳能路灯76盏,升级改善了村容村貌。秦振国还先后向各级部门争取近1000万元资金,修建道路,搭建桥梁,村村通上了3.5米宽的水泥路砂石路,大大缩短了“村距”。在秦振国和工作队员努力下,靖远村因地制宜成立了种植灵芝、罗汉果、中草药等经济作物的5个合作社,有效带动60多名贫困户和村民务工就业;通过入股分红和合作经营的模式,2019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6.4万元,并顺利脱贫摘帽。秦振国也因脱贫攻坚工作成绩突出,被桂林市评为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
如今,靖远村旧貌换新颜,正不断巩固拓展攻坚成果,继续发展壮大腐竹、罗汉果等集体经济,2020年实现全村人均收入6500元,阔步走在乡村振兴大道上。
弘扬优良作风 衔接乡村振兴
永吉村村民的清晨记忆里,总是留存着这样一个身影:高大的身材,背后挂着个草帽。“覃书记,又那么早过来哩!”7年间,永吉村驻村第一书记覃均伟就是以这样的形象,每天穿梭在村道和田间。
覃均伟是国家税务总局荔浦市税务局驻永吉村第一书记。1994年,脱下军装的覃均伟投身于税收事业。从最基层做起,从基层管理员到分局长,再到监察室主任,覃均伟始终发扬着部队的优良作风。
2014年,荔浦县政府安排县地税局挂点联系双江镇永吉村的扶贫帮困工作。老兵覃均伟主动向荔浦县地税局请缨,申请担任地税局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军人奉行‘若有战,召必回’,我想着无论在哪里,组织有号召我必应。”
永吉村地处山区,产业发展分散,就要从根本上整体优化结构布局。覃均伟带领专家团队进驻考察,带动村民们搞起合作社集体经济。节瓜规模种植,因地制宜种植野生葡萄、砂糖桔等400多亩。同时鼓励村民养殖及和山羊,入股了石斛基地和衣架厂等。通过多元化产业帮扶,走宽村民致富路子。2020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4.12万元,目前已形成三华李、野葡萄、砂糖桔种植等规模主导产业,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达7500元。
2021年4月,覃均伟任“第一书记”已满7年。同年国家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要还是靠我们这一群人。“村里的情况我们再熟悉不过了,我愿意发挥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两跟管道的‘接头’作用。”覃均伟说。他带领新驻村的第一书记熟悉乡村的基本情况,挨户走访农户,分享工作经验技巧,给今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意见。“村里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产业结构得到合理优化,农民们的集体经济如火如荼地开展,我们已经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基础,永吉村今后的好事一定会越来越多!”覃均伟欣慰地说。
心系群众办实事 乡村振兴显身手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蒋海荣中午没空休息,他得赶去村民周运枝家中核实地力补贴的一些信息。“要趁他中午回家吃饭休息的时候去,不然晚点他又去地里干活去了。”蒋海荣说。
蒋海荣是灵川县税务局的一名普通干部,曾经在部队服役三年,今年4月底开始成为灵田镇下长岗村委的一名驻村工作队员。谈及当驻村工作队员的原因,蒋海荣说:“部队的经历和教育,让我也想为乡村振兴奉献自己的一份力。”在驻村的两个多月时间里,他走遍了下长岗村委下辖的4个自然村253户人家,其中还包括53户脱贫户,村民的信息他基本上了然于胸。
最近,蒋海荣和队友接到一项新的任务,那就是发动符合条件的村民去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现在村民在家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小孩,有的村民不明白接种的重要性,有的村民担心路途太远不愿意接种。遇到还不了解疫苗接种重要性的,蒋海荣就不厌其烦地解释,遇到担心路途太远的,他就和村委协调车辆送大家去灵田镇卫生院接种。“群众事,无小事,做好群众工作,用心最重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想,做事也就不难了。”蒋海荣笑呵呵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