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钦州市依托毗邻粤港澳大湾区优势,积极推动“钦品入湾”,进一步深化粤桂合作。钦州市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持续优化服务举措,精准“滴灌”税费“红利”,助力钦州特色产品角逐“粤港澳大湾区”这个重要市场,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税惠企,老字号“窑变”新活力
钦州坭兴陶历史悠久、底蕴丰富,凭借其独特的“窑变”技术,成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也是钦州的一张地理名片。早在2020年8月,坭兴陶便代表钦州传统艺术工艺品亮相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拉开了“钦品入湾”序幕。
“大湾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平台,但也需要我们自身通过不断研发新工艺来提升综合竞争力。”广西钦州坭兴陶艺有限公司经理黄绍伟表示。近年来,面对传统市场需求不振、行业竞争压力加大等发展瓶颈,该公司不断研发新工艺、更新换代新产品,开拓了“粤港澳大湾区”等新市场,让坭兴陶产品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据统计,在坭兴陶产业集中的钦州市钦南区,现有各类坭兴陶生产、制作中小微企业196户。为全力支持坭兴陶企业进军大湾区,2023年以来,钦州市钦南区税务局结合便民春风行动,联合当地工商联、人社局大力推行“税费辅导周三见”和“智税课堂”服务品牌,积极开展领导干部“走流程”活动,累计辅导坭兴陶中小微企业通过电子税务局、微信端等“非接触式”办税渠道办理涉税业务6000余笔,邮寄发票1.9万余份,申报享受各项税费减免430余万元,大大降低了企业办税、经营成本,让企业“轻装上阵”。
以税助农,土特产“闯出”新天地
“钦蜜9号”百香果、小香薯、反季辣椒、瓜皮、“顶点红”芋蒙……这些自带乡野气息的土特产,逐渐成为钦州的另一张名片,并陆续进入大湾区消费者的视野,成为大湾区“菜篮子”的一员。
钦州市钦南区苏妹趁圩产地递购服务有限公司以“公司+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联合发展为模式,不仅先后动员600多名农户种植了200多亩萝卜、1500多亩紫米以及300多亩芋蒙,还发展了自己的生产、加工基地,有力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税务部门的贴心服务,有效减轻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让我们得以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壮大产业。”企业“95后”负责人梁兰成对税务部门的优质服务给予了肯定。
为精准服务涉农企业,钦州市钦南区税务局通过电子税务局、微信服务群以及12366远程呼叫中心等“线上”渠道为企业提供精细化、专业化涉税服务,并定期组织业务骨干到偏远乡镇开展宣传辅导,帮助企业足不出户享受税收优惠,为涉农企业“闯出”湾区新天地提供助力。
以税兴海,“蚝”味道“掀起”新风潮
“钦州大蚝”闻名遐迩的优质“钦品”,2023年5月中国品牌价值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名单公布,“钦州大蚝”位列第65名,创下历史新高。
回顾新品种的育种过程,广西某海产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韦富先感慨道:“公司在育种初期投入了大量研发经费,经营压力一度很大。多亏了税务部门及时推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一次性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很大地缓解了公司的资金压力。”
为推动大蚝产业发展,钦州市钦南区税务局积极响应企业涉税服务诉求,组织“蓝税先‘枫’”志愿服务队深入大蚝培育、生产、加工企业和生蚝养殖个体户开展税收政策宣传辅导380余户次,帮助企业解决涉税疑难、缓解经营压力,助力打造钦州大蚝品牌。
广西某海产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韦富先表示:“在税务等部门的精准助力下,我们有信心将更多的优质水产品带到大湾区消费者手中。”如今,钦州的大蚝种苗已经陆续供应到广东、海南、福建等多个省份,并形成了3个粤港澳大湾区生产供应大蚝精品展示基地,衍生而来的蚝油等产品也受到越来越多大湾区消费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