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鱿鱼丝好好吃,这款黄鱼酥很酥脆!都买一些,我带回去给家人朋友尝一尝。”就这样,游客们把这份来自北部湾的“鲜咸滋味”带往全国各地。而在这热销景象背后,是一家本土企业跨越18载的“鲜味”坚守与转型故事。
2006年成立的北海某水产,依托北纬21°优质海域,建立全流程生产线,引进低温烘焙技术。凭借"新鲜原料+稳定品质",企业从北海特产店供货商起步,年销售额从50万元增长至1200万元。
但每年4个月禁渔期及海况波动,曾让企业面临原料采购价高量少的难题。
在企业发展面临原材料采购难题时,北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分局正深入开展“便民办税春风暖”问计问需活动。在走访调研海过程中,了解到企业业务需求,在依法保护纳税人的商业秘密和尊重市场规则的前提下,依托税收大数据平台,为企业筛选匹配水产品原材料供货企业信息。
“与税务人员交流反映需求后,他们通过税收大数据,帮助我们精准匹配到了从事水产品收购、批发的供货企业,给我们提供了多种选择的可能,后续公司将会进行考察、调研以及检测,希望能够再添合作伙伴。”该公司财务负责人江德平说道。
据悉,该企业于近年完成品牌战略优化,正式推出伴手礼品牌,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的运营体系 —— 线上开设官方店铺,线下布局6家实体门店。在产能扩张阶段,企业曾面临流动资金周转压力。
北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分局了解到企业实际困难后,迅速组织业务骨干进行“面对面”政策辅导,针对企业涉税痛点提供“一对一”解决方案,并同步开展银税互动政策宣讲,协助企业对接信贷资源,为企业发展注入资金动能。
“近三年,公司享受到约15万元减税降费红利,全部投入设备技术迭代,降低冷链运输损耗率。”江德平介绍,目前,该企业生产的鱿鱼丝、黄鱼酥等产品销往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10多个省市。
在该企业的示范效应下,北海经开区陆续吸引10余家同类型企业入驻,形成“捕捞—加工—冷链运输”产业集群。这些企业中,既有传承古法腌制工艺的老字号,也有主打深海鱼糜制品的创新型企业。北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分局顺势推出“鲜味产业服务包”,针对水产品加工行业从原材料收购发票抵扣要点,到加工环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实操,再到财务管理内控风险评估,为企业提供全链条“一对一”涉税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合规经营。同时,税务部门主动牵线搭桥,联合商业银行解读“银税互动”政策,涵盖原料采购税收优惠、出口退税便捷通道等多项举措。
随着北海海洋经济加速发展,北海税务将护航更多“老字号”水产品加工企业在创新发展与合规经营中乘风破浪,让“北海鲜味”走向更广阔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