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文旅消费是促进兴边富民、传承民族文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崇左市税务局聚焦文旅产业发展需求,以“精准滴灌”的税惠政策和“全程陪伴”的精细服务,为点燃边疆文旅消费新引擎注入“税动力”。

税惠点亮“不夜城”,游客消费再升级

夜幕降临,左江畔渐次亮起灯火,太平古城内游人如织、热闹非凡。从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到“广西夜游街区品牌”,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如今已成为崇左夜间文旅消费的“新地标”。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太平古城累计接待游客约215万人次,直接消费1.71亿元。

亮眼数据离不开税惠政策的持续赋能。大型文旅项目开发前期,资金投入密集、回收周期较长,崇左市江州区税务部门靠前服务,为景区发展纾困解难。在专项辅导下,太平古城运营方广西广申文化旅游有限公司2022年以来累计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1900多万元、纳税困难减免房产税600多万元。“资金压力大大缓解,全部投入到道路翻新、灯光升级和游客中心装修,景区品质显著提升。”广申文旅的财务人员介绍。

针对古城个体工商户超80%的特点,崇左市江州区税务局组织20名青年党员组成“先锋服务队”,定期走访问需,编制涵盖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等内容的《个体户政策清单》,通过征纳互动平台、税企交流群精准送达。

“我们今年刚开业就迎来暑期旺季,税务部门主动上门,辅导我们用手机申领发票、办理业务,省下时间接待更多游客。”三餐四季融合餐厅负责人阮琼华说。为助力新办企业轻装上阵,崇左市江州区税务局打造了“开业辅导+日常帮办+政策直达”服务链,从“开业第一课”培训到“云端”远程协办,让经营者能心无旁骛谋发展。

服务浇灌“致富果”,甜蜜事业节节高

沿左江上行二十公里,就来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新和镇卜花村。卜花村曾是贫困村,村民主要依靠种植甘蔗和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如今,走进卜花,法式餐厅飘出咖啡香,露天泳池倒映着蓝天白云,“企业+合作社+村民”的乡村旅游模式吸引了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随着乡村旅游蓬勃兴起,崇左市江州区税务局定制《文旅产业税收服务指南》,组织业务骨干进乡村分片区开展“滴灌式”政策宣讲;联动文旅、农业、乡村振兴等部门共享数据,精准识别政策适用主体;开设绿色通道,推行预约办、容缺办,有力支持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完善和消费潜能的释放。

“税务人员手把手教我们开具数电发票、查询开票剩余额度,现在民宿入住率保持在75%以上,旺季更是提前两三个月就订满了,办税合规让我们赚得安心。”卜花民宿的负责人谢辉彬说。

政策织就“传承锦”,非遗经济焕新生

左州金山花炮节、那隆腊鸭制作、驮卢月饼制作……在崇左市江州区,非遗项目在发展中传承与创新。

“传统手艺守正创新需要资金支持,税务部门帮我们跨过转型关。”崇左市雷氏华兴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驮卢月饼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雷文介绍,“近两年我们享受小微企业税收减免等优惠13.65万元,省下的资金主要用于更新设备、设计包装、开发新品。”如今,雷氏华兴已从家庭作坊发展为年产值超500万元的企业,产品通过电商直播走向全国。

为激活非遗消费市场、赋能民俗经济发展,崇左市江州区税务局梳理“非遗企业名录”,对非遗传承项目企业实施“一企一策一专班”服务,辅导规范财务核算,确保税费优惠应享尽享;运用税收大数据分析非遗产品销售趋势和消费者偏好,助力非遗产品更好对接市场需求、创新产品设计、拓展销售渠道。

崇左市江州区遗千岁非遗艺术品工作室刚成立,就接到了附近中小学的非遗研学订单。“工作人员不仅指导我在电子税务局上完成了税务登记,还详细讲解了小规模纳税人的‘六税两费’减免政策,让我们对拓展研学活动和文创销售更有信心了!”工作室负责人吴冬花表示。便捷的登记流程和精准的政策辅导,为非遗“小店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效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