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风险应对跨越时间长、处置难度大,有时效果难以保障。国家税务总局贺州市税务局聚焦强化前端风险事前、事中管理,探索推行三大支柱项目,从税务和企业两端精准发力,练好税源管理基本功,提升基层税源感知力和前端风险防范能力,将税费风险事项尽可能消弭在萌芽状态。
查账训练,巩固税费征管基本功
面对海量的财务数据和税务信息,若是不能从中提取有价值的关键线索,就难以发现潜在的涉税风险。贺州市税务局在基层调研中发现,基层青年干部队伍存在财会基础知识薄弱、税费优惠政策风险应对不到位、数据提取分析应用能力不强等短板。
税务查账是做好税费征管工作的重点,也是青年税务干部的基本功与必修课。青年税务干部的查账能力,关系到税源感知和税费征管质效。贺州市税务局聚焦提升青年干部队伍查账能力,利用闲置资产开展新录用公务员“模拟税费问题查账训练营”,培养青年干部“政策通、数据精、查账准”的能力,增强税费征管人员力量,巩固税费征管基本功。
训练营结合青年需求和实际工作需要调整课程内容,由系统内业务骨干、涉税中介和财税专家进行授课,详细讲解税费政策法规、财务核算知识、查账技巧、风险应对、数据应用等内容。形成“周课程、月总结、季考核”常态长效机制,并纳入积分管理机制,不断锤炼青年干部基层税源感知力和前端风险防范能力。
训练营采用理论教学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的方式,选取真实的查账案例,模拟企业及其账套,让青年干部分组合作,对模拟企业的账目进行深入检查、分析表间勾稽关系,亲身体验查账工作的全过程。通过梳理企业收入、成本、费用等账目信息,查找潜在的税费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举一反三加强日常税源管理。这不仅加深了青年干部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和掌握,也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查账实战能力。
“日清月结”,提升规范管理基本功
明确的制度体系有利于规范执法行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整体效率,充分发挥约束和激励作用。贺州市税务局在基层调研中发现,一些税务干部在税收征管、执法过程中对政策理解不准确或操作不规范,容易出现权责不清、重复操作甚至违规操作等问题,进而引发税务执法风险。
贺州市税务局梳理政策法规,结合数字化转型背景制定《涉税费业务“日清月结”工作规程》,明晰现金收付、退(抵)税办理、票证作废等11项敏感业务的政策规定、业务流程、岗位权责、办理时限、整理归档等方面要求,要求涉税费业务当日清理当月汇总核对复盘,规范流程办理、规范权力运行,夯实规范管理基本功。
“日清月结”制度确立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与高效流畅的工作流程,为基层税费征管提供指引,实现应对措施和执法口径的统一。要求严格按照标准、流程及步骤进行操作,避免业务堆积、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等现象发生。同时,建立统一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机制,明确各岗位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和内容,解决内部不同岗位和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工作衔接不顺等问题。
发票管理是涉税风险较高的领域之一。“日清月结”制度梳理敏感业务风险易发点106项,建立指标模型监控现金税费及票证等业务,开展动态化、“穿透式”风险筛查。同时,要求对每日、每月的涉税业务及时梳理和记录,使每个岗位职责和业务处理环节都全程留痕、清晰可查,有效压缩暗箱操作、权力寻租的空间,防范税费执法风险和人员廉政风险。
双控风险,帮助企业练好诚信合规基本功
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风险,是税收风险应对的源头。推进企业合规管理是降低前端风险的重要着力点。贺州市税务局在基层调研中发现,不少企业因缺乏税收、统计内控管理,涉税风险由小变大、由少变多;一些企业存在侥幸逃税等心理,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贺州市税务局着力提升经营主体依法诚信纳税的自觉与能力,建立“内控+监控”涉税风险双向防控体系,推动企业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强化重点领域涉税费风险提示提醒,从企业维度提升日常税源管理质效,帮助企业练好诚信合规基本功。
聚焦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贺州市税务局与统计局联合推行首席税务统计官机制。通过由企业高层担任首席税务统计官,提升企业合规意识,以点带面整体提升企业的风险内控水平。抓好事前合规引导,组建部门联合服务专班,辅导首席税务统计官依法如实履行税务、统计报告等义务,规范税费办理业务;抓好事中纳税、统计辅导,重点帮助企业明晰政策要点、合规享受优惠、培育风险意识;抓好内控建设,辅导首席税务统计官建立全流程、全链条的税收和统计风险动态防控体系,实现规范管理、合规经营。目前,贺州市已有423家企业设置首席税务统计官岗位,涵盖工业、服务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开发业等多个领域。
聚焦重点领域涉税风险防控,贺州市税务局起草的《贺州市税源建设、税收监管、税收服务、税费共治工作方案》,经市政府审议通过,分税种、分行业、分重点事项确定了提升税法遵从度、加强税费共治、稳定税源基本盘等7个方面109项税收共治措施,涉及对30多个政府部门具体任务标准、时间、频率等操作层面的要求。抓好部门数据共享共治,搭建全市多个重点行业税费征收一体化风险模型,抓好重点领域风险提示提醒,按照税费种、行业、事项等特征多维度归集税费风险疑点,完善区域性风险特征库,为本地企业量身定制差异化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有效防范拆分经营、阴阳合同、虚列成本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