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贵港市税务部门主动靠前服务,聚焦企业开工建设、创新制造等关键环节,及时开展涉税风险提醒。同时,持续强化全流程信用保障支持,积极引导企业健全税务合规管理体系,防范化解经营风险,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税务力量。
筑起“防火墙”,让企业开工无忧
近期,作为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的星荷AI智慧猪场项目已竣工投产。该项目由广西星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达5亿元,占地面积450亩,分两期建设37栋高规格AI智慧猪舍。
要让企业开工无忧,重在政策供给与风险防控。在建设过程中,当地税务部门始终主动靠前服务,紧扣项目开工立项、建设实施和完工投产的不同阶段,精准整合税费优惠政策信息,为重点项目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精准辅导,帮助企业及时掌握适用优惠政策。
“从企业落户到项目建设推进,税务部门的政策宣传和辅导都很及时,让我们省心又安心。”企业财务负责人谢先生谈道,该项目以高规格智能化自动化为标准建设,通过搭载智能环控系统、AI智能识别系统、AI巡检系统等智能化设施,实现了精准饲喂、精准环控养殖到疫病提前预警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构建了“AI养殖大模型—液态饲喂—新能源利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预计综合成本将下降10%-15%。
与此同时,在覃塘区,中铁建投广西某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正积极推进柳覃高速公路建设。该项目连通贵港、来宾、柳州三市,是当地重大基础设施工程。
高速公路建设普遍项目体量大、工期长、协作方众多,针对工程项目中常见的“总包-分包”多层级协作可能导致的纳税责任模糊问题,税务部门将该工程纳入“重点管理清单”,建立“信息共享+精准匹配”机制,通过实地核查施工进度、纳税申报及发票情况,梳理涉税风险并及时预警,助力企业防患于未然。公司财务负责人毛先生称赞:“税务部门的‘提前预警’如同‘健康体检’,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让我们更安心推进项目。”
架起“导航仪”,让企业走好创新路
走进爱玛智慧出行产业园,智能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们在数字化设备的辅助下有序作业,一派现代化制造新场景跃然眼前。该产业园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具备总装、焊装、涂装、注塑四大工艺体系,还配备了4条全自动车架生产线、3条喷漆线和4条装配线协同运作,实现了从零部件到整车的智能化生产。
2025年上半年,位于贵港市港北区的爱玛电动车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产量突破57万辆,产值超过1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0%。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智能制造的有力支撑和税收政策的精准“灌溉”。当地税务部门主动对接、靶向服务,帮助企业合规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该公司近年来累计享受加计扣除金额超7000万元。“这笔资金活水,让我们在推进研发项目时更有底气。”财务负责人黄女士表示,持续的研发投入,也让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屡获认可——今年,爱玛不仅被评为“广西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基于MES系统管控以及数智化设备的协同制造”项目还成功入选广西“人工智能+制造”典型案例。
开槽生产线仅需5名员工当班,每班即可实现6000平方米地板产量;包装环节经智能化改造后,工人从16人减至6人,效率提升1.5倍......这是贵港某木业公司引入智能化生产设备、推进制造转型升级所带来的显著变化。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当地税务部门针对木业特点,帮助企业明确人员人工、材料消耗、设备折旧等明细的归集标准,让每一笔研发支出都能精准、合规纳入优惠范围。
2024年,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16万元,其国家级标准实验室也依托稳定研发投入,不断在实木地板耐磨、甲醛释放量等关键指标检测上实现突破,为产品品质与生产效率的双重提升筑牢技术根基,形成“政策激励—研发投入—效率提升”的正向循环。
织密“信用网”,让企业守好金字招牌
贵港市税务局将纳税缴费信用管理作为推动企业诚信纳税的重要抓手,通过扩大修复范围、强化政策支持、用好复评机制、提高A级纳税人起评分等一揽子措施,引导纳税人及时纠正自身涉税违规行为,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桂平某能源公司因法人关联的一家外省企业被评为D级纳税人,该公司被系统自动关联判定为D级,开票额度受到限制;在平南县,某鞋业公司因存在未抵扣完的增值税留抵税额导致连续3个月或累计6个月增值税应纳税额为零而获评B级,信用等级降低。得知信用等级评价结果后,两家企业相关负责人均向当地税务部门表达了企业加强财务制度管理的决心,以及希望提升信用等级以满足经营所需。
针对企业诉求,税务部门迅速组织服务团队上门辅导,开展经营合规性审查,向财务人员针对性讲解信用修复政策、申请流程和操作要点,并辅导企业完善财务核算与内控机制。经共同努力,两家企业最终成功修复信用,分别升至M级和A级,顺利解决了信用危机。
贵港市某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饲料生产企业。此前,在企业扩大养殖规模、升级设施设备的关键期,曾一度被资金周转难题掣肘……传统融资模式中,抵押物不足、审批周期长等问题,让企业的发展脚步略显沉重。
转机来自企业“连续4年A级纳税人”的信用金字招牌。凭借这份亮眼的信用报告,企业在银行成功实现了“信用变现”,免去了传统抵押担保的繁琐,快速获得了2000万元贷款。
这笔“信用活水”精准注入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饲料生产线完成转型升级,绿色环保饲料配方持续优化,公司年产能稳步提升,还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致富,实现了“企业发展、农户受益、产业升级”的多方共赢。
从信用修复到“银税互动”的信用赋能,税收扶持始终与企业的成长需求同频共振。数据显示,2024年贵港市税务系统修复了3058户次企业的纳税信用,全年有6293户企业通过“银税互动”渠道获得金融机构贷款108.6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