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是中国碳酸钙产业四大生产基地之一,保有储量约36.42亿吨。2024年以来,广西税务部门按照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工作部署要求,通过税惠政策的精准落地和服务体系不断优化,打出税务服务“组合拳” ,稳步推进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广西碳酸钙产业以更高站位更深层次融入更大市场。
政策落实 投资便利宜业宜商
增强省际贸易流通性,是我国建设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目标。广西税务部门聚焦国内大循环市场,积极推动招商引资,常态化开展实体经济调研,持续跟进项目进度,为企业投资、建厂、生产、发展提供全周期税费服务,推进各项税费优惠应享尽享、税费业务好办快办,不断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让优质的税收营商环境成为广西碳酸钙产业招商引资的“吸铁磁”,推动碳酸钙产业链健全稳定,将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
“我们从广州迁到贺州投资建厂,2023年底正式投产。”广西云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伟平介绍,云贺新材料主要生产一次性消费降解产品,是碳酸钙产业链下游企业。2021年,公司在政府招商引资的鼓励下决定落户贺州建厂。“使用贺州当地优质碳酸钙和树脂生产出来的降解材料,成本在同行业里是比较低的,且性能更好,预计2024年产值将达2亿元。”钟伟平说。
贺州市税务局通过对产业链关键环节及相关企业的识别和分析,构建产业链全景图谱模块,并以框架图方式呈现产业链中各个企业和节点之间的联系,直观显示各类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从中梳理区域产业短缺企业类型,进而辅助政府精准招商,建起碳酸钙循环产业。2023年,贺州石材碳酸钙产业链新签约项目中,碳酸钙下游及配套项目投资额达126.1亿元,占总投资额的60.3%。
“公司从入园到试产仅用了半年时间,税务等政府部门的支持让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广西雄伟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黄仲贤说。在厂房,多条塑料母粒生产线马力全开,工人、叉车交错运行,一派忙碌景象。“我们的产品主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国外市场,2024年6月底投产至今已经安装3条生产线,月产量在4000吨左右。”黄仲贤介绍,贺州市税务人员深入企业,提供政策辅导、报表分析及风险防范等个性化服务,精准降低企业内贸业务风险,让他更有信心带领企业进一步开拓全国市场。
“税务人员主动上门宣传辅导,帮助我们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等各项税费优惠政策达380万元。”桂林金山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秦晓忠感慨道,税费优惠支持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金山新材料年产碳酸钙50万吨,产量位列全国碳酸钙行业前三强。
依托丰富的碳酸钙资源和优质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多碳酸钙产业相关企业在广西扎根成长。目前,全区共有碳酸钙粉体加工企业47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2家。2024年前8月,广西省际贸易销售额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达到8.8%。
服务优化 出口便利由“通”到“畅”
广西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陆海交汇门户,是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出口贸易便利水平是影响国际循环经济的关键因素之一。广西税务部门聚焦国际市场,着力构建完善跨境税费服务体系,通过简化流程、制定“走出去”税收指引等举措为企业“高效办成一件事”,积极与海关、外汇管理等部门沟通协调,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服务,帮助碳酸钙企业有效应对国际税收风险,开展跨境贸易,将办税便利转换为市场先机。
河池市凤山县的鑫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将碳酸钙矿石打造成“可以吃的石头”,食药重质碳酸钙外贸出口总量分别占全国和广西的比重为3%、77.4%。为帮助企业用好各项优惠政策,河池市税务局持续完善跨境税费服务制度,建设“税务+N”多部门常态化协作机制,引入纳税信用评估系统推进多部门共享共建共联企业数据,在补贴申请、金融借贷、退运通关等方面快办畅行不卡壳,辅导企业吃透用好RCEP规则、原产地证书申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税收政策等涉外税费政策,支持企业提高跨境业务涉税风险预判和应对能力。公司负责人张西碧表示,鑫峰矿业已成为许多稳定的原料及中间体的供应商,产品远销欧洲、美国、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他说:“税务人员靠前服务,及时解答出口业务税费疑惑,帮助我们顺利‘过关’。”截至2024年9月,鑫峰矿业对RCEP其他成员国出口金额605.6万元,同比增长40.5%。
在柳州,融安县税务局持续优化出口退税业务办理,针对企业堵点、难点、痛点逐一施策,为碳酸钙企业产品出口提供个性化服务。目前,已将符合规定的正常出口退税业务平均办理时间提速到1个工作日以内,大大缩短了企业资金回流时间,为外贸出口企业抢占市场提供了助力。
“这批花岗岩板材获得了RCEP原产地证书,货物出口越南能够享受零关税优惠政策。”钟山县中源石业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韦建新指着一批花岗岩板材介绍,如果没有RCEP原产地证,贺州公司出口的这批花岗岩板材要按12%的普通税率征税,增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为保障RCEP政策在贺州顺利实施,当地税务部门与贺州海关RCEP关税实施工作专班积极沟通,通过多种形式向企业宣传RCEP政策,共同开展对外贸易税务分析、税收抵免等内容辅导,多项措施推进惠企政策落实落细。2023年,贺州市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9.7亿元,占贺州市进出口总值的31.8%,RCEP其他成员国持续成为贺州市进出口的最大贸易伙伴。
随着广西税费优惠等政策效应持续增强、政策获得感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企业向海拓宽“朋友圈”,不断刷新订单量。1—10月,广西外贸进出口5817.6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规模分别排全国第13位、西部第2位。
税惠支持 转型升级向“新”向“绿”
向“新”提质的征途上,碳酸钙产业正快马加鞭。广西税务部门聚焦提升产业链竞争力,支持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升资源利用率和产品质量,突破关键技术,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广西高质量发展活力和可持续发展韧性,将推动双循环便利地建设成效转换为高质量发展水平。
生产、分类、打包、转运……在北新建材(贺州)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以脱硫石膏为主要原料的各类石膏板材正有条不紊地下线,准备发往全国各地。据了解,公司入驻广西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后,形成了完整的“大理石废浆—脱硫石膏—石膏板材”碳酸钙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聚焦“无废园区”“绿色园区”建设需求,富川税务部门不断提升税费服务效能,推出“一企一策”服务措施,组建“富小税”税收服务团队,利用税收大数据为园区企业精准画像、送策上门,为企业提供政策讲解、申报享受等全流程辅导,帮助企业快享尽享政策红利。2024年,税务部门共向富川瑶族自治县高新技术企业、清洁能源生产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等特定群体推送红利账单近2000份,助力园区企业驶向绿色发展快车道。
“在税务部门精细辅导下,我们享受了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优惠政策300多万元,不仅有更多资金投入技术升级,也坚定了绿色发展的决心。”北新建材(贺州)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覃文颖说,2024年,公司先后优化了两次石膏板建材生产线技术,获评“广西绿色工厂”。
“我们科研投入占企业总投入的30%左右,近两年,公司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减免超1400万元,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贺州市科隆粉体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陈淑花说,得益于国家税费优惠政策的支持,企业将绿色发展融入生产经营中,与多家院校合作完成产学研项目,攻克工业固废高效利用难题,如以可降解母粒为原料可让塑料制品在3个月左右实现充分降解,拓宽了碳酸钙粉体企业绿色发展之路。
“2023年,我们综合回收利用碳酸钙尾废矿渣超过8.8万吨。”华润水泥(贵港)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马丽华介绍,公司正着力加强研发创新,开展新材料转型升级技改项目,税费优惠政策减轻了公司资金压力,2024年以来已累计享受企业所得税、环境保护税等税费减免5000多万元,有力保障了转型升级的资金投入。
广西税务部门将持续聚焦碳酸钙产业等特色产业发展,精准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技术创新和绿色转型,为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全面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贡献更多税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