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澎湃税收动能 建设壮美广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切关怀广西壮族自治区改革开放事业,两次亲临广西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的题词。
十年来,广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拓展全方位开放合作,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八桂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年间,广西税务系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踔厉奋发,在助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道路上积极贡献税收力量。
落实税费优惠,助力经济向“海”图强
面朝大海,向“海”图强。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广西有条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要立足独特区位,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
广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发展向海经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如今,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辐射范围增至14省份54市106个站点,货物流向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的319个港口。今年上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开行4132列,同比增长42%。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物流通道,也是经济走廊。满载着各类商品的海铁联运班列呼啸而去,搭乘西部陆海新通道南来北往、出山入海。“累计发送货物37.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3.4%,为中西部地区保畅通、稳增长、稳市场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货运部主任吕思静说。
在一来一去、一进一出之间,广西税务部门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助力企业来去无忧、进出便利。
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广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少华对此深有体会。他说:“公司2019年成立以来,税务部门在纳税服务、税费办理和助企纾困等方面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今年,又帮我们快速办理150万元的留抵退税,有效缓解资金周转压力,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有力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今年4月,国家实施了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我们收到了8700多万元的增量留抵退税款,这笔现金流预计可为公司减少利息支出约329万元,让我们能轻装上阵向海而兴!”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宏港码头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温富荣告诉记者,该公司投资建设的钦州大榄坪20万吨级集装箱自动化泊位工程,是北部湾打造千万标箱国际枢纽海港的关键性工程。
十年间,北部湾港基础设施和吞吐能力发生历史巨变,开启通航30万吨级巨轮的历史,集装箱吞吐量突破600万标箱。实现东盟和国内主要港口全覆盖,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港口通航。
为了更好服务“走出去”企业,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税务局与物流发展局联合挂牌成立“一带一路”税收服务办公室,提供点对点式精准个性辅导,全力服务对外开放大局,紧抓新一轮促贸易利投资的政策机遇。
广西开行的跨境直通中欧班列,如今已延伸至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一列列满载着装载机、平地机、压路机等重型机械的中欧班列,源源不断地从柳州南物流中心驶出,奔向欧洲市场。
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光安说,2021年,柳工减免退税额累计达3.9亿元。“国家‘真金白银’的优惠政策是护航我们稳健‘出海’的强大底气!”
东盟已连续22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2021年广西与东盟进出口额在中国西部省区中排名第1位。截至2021年,双边投资合作企业及机构超过1200家。
得益于税务部门推出的多项出口退税便捷措施,广西企业实现了出口退税当天到账。今年初,广西钦州力顺机械有限公司成功办理出口越南产品退税179万元,成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实施以来广西第一家出口区域成员国享受退税的民营企业。
“今年国家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后,我们又享受到了3000多万元留抵退税。有税费政策红利支持着疫情下公司的平稳发展,我们接受出口订单也更有底气了。”该公司财务人员黄振说。
引导节能减排,助力守护绿水青山
漫步漓江畔,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漓江是桂林山水的金色名片,良好的生态环境构成了桂林最美的发展底色。
广西始终牢记总书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重要嘱托,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发挥绿色税制作用,推动越来越多企业走上节能减排的绿色发展之路。
广西恒晟水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向绿而兴、向绿发展的典型代表。2021年,公司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约1426万元,高新技术企业减征所得税额18万元,有力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与动力。“我们历来注重研发创新,有了税费优惠政策的支持,我们更有信心用科技创新为漓江流域的生态综合治理出一份力。”恒晟公司财务负责人蒋焕木表示,公司每年投入近千万元研发水域生态环境修复技术,让减排治污更科学高效。
八月初,正值南海伏季休渔期,从钦州三娘湾出海,运气不错可以看到在海上嬉戏的中华白海豚,每年都有大批游客到这里一睹中华白海豚的风采。随着海洋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北部湾海域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已由2004年的不足百头,增加到逾300头。
“今年我们公司已申报享受环境保护税减免60余万元。在税收优惠政策的助力下,我们有更加充足的资金去更新、修缮污水处理设备,提高污水处理能力。”钦州市国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办税员邱媚媚表示,公司下辖的污水处理厂年污水处理量可达2800万吨左右。
绿色税收的正面激励引导着企业主动节能减排。“环保税促进了企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我们在保护环境及提高效益之间寻找平衡点,投入资金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减少环境污染和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广西信发铝电有限公司负责人崔玉峰说。
北海向东,有一片3000多亩的“海上森林”——红树林,为周边生活的居民提供了一个天然氧吧。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时指出,保护珍稀植物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
广西税务部门立足部门职能,聚焦企业需求,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政策,助力企业向绿色、生态、循环利用转型,为生态环境护航。
“离我们车间不远处的海湾就有一片红树林。”广西新福兴硅科技有限公司财务经理贾文说道,“光伏玻璃生产线一旦点火就需一直开工运转,税费支持政策为我们降低生产线的产品综合电耗,保障企业清洁生产、减少污染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贾文介绍,今年以来,新福兴享受了留抵退税约9000万元,购进了近5000万元的余热发电设备、脱硫脱硝除尘设备等环保设备,可利用光伏玻璃生产线的熔窑烟气余热发电,大大减少了能源损耗和环境污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年间,广西持续在环境保护上做好文章,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水质、近岸海域水质排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丰富度稳居全国第三位。
精准惠农便民,助力乡村振兴
在广西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朵努社区,依山而建的安置房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整洁,整洁的路面、完善的设施,路边时不时传来阵阵孩童的玩闹声。
“我们从小木屋住进了大房子、从水电路不通的深山老林到能上网购物的先进社区、从饥一顿饱一顿到衣食无忧……我们能够过上好日子,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税务部门的大力支持。”里湖瑶族乡朵努社区党支部书记黎秋亿说。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广西税务部门优化税费服务方式,开展结对帮扶和产业支持,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南宁、柳州、钦州、崇左等地的办税服务厅开设了颇具当地特色的壮语服务或苗语服务专窗,打通了服务少数民族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南丹县税务部门用“减税降费受益明白卡”帮助企业精准算好税费红利“明白账”,促进了减税降费政策红利充分释放。2019年,南丹县里湖片区移民安置点共享受契税优惠235.4万元,印花税17.2万元。
壮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中唯一的少数民族织锦,是壮民族文化的“活化石”。近年来,精美多样的壮锦工艺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在龙州县金龙镇双蒙村板池屯,村里几乎每一户人家都织锦。李素英的民间工艺品制作专业合作社,将村里织锦散户组织成集体经营,为传承非遗技艺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国家为了支持创业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税务局专门来为我们进行了政策辅导,看到有这么好的政策和服务,我创办合作社的决心更加坚定了。”李素英告诉记者,壮锦成品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她要带领村里的织娘们用壮锦技艺编织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在防城港,税务部门将税收政策送到京族服饰制作车间、红木企业、大蚝养殖专业合作社、海蜇加工企业,加强党的惠民政策和自治区边民互市税收新政策辅导,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各族人民。
近年来,广西税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惠民便民措施,构建税费政策惠农、税费服务便农、税务帮扶兴农、“税银互动”利农“四位一体”的发展新格局。2021年被命名为第五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机关的58个单位中,广西税务系统共有18个单位入选,占比达31%。
广西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刘虎表示,如今的广西,税收营商环境更优,经济发展活力更足,广西税务部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落细税务总局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一步一个脚印,展现广西税务新作为、彰显广西税务新担当,推动广西税费工作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不断开创新时代建设壮美广西新局面,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