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谭,今天家里情况怎么样啊?”罗敏飞如往常一般走进贫困户谭光利家的院子。罗敏飞,是国家税务总局南宁市税务局派驻南宁市上林县木山乡古楼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入户走访是他担任第一书记以来,每天都在坚持的日常。

罗敏飞是一名转业军人。2018年3月,他服从组织选派,带着对瘫痪的母亲、怀胎九月的妻子和年幼孩子的牵挂,踏上了赴任第一书记的征程。任职以来,他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在扶贫工作中的“主心骨”作用,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开展帮扶工作,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中展现税务担当,贡献税务力量,助力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问民生:尽心尽力为民解忧

扶贫工作千头万绪,第一书记该怎么干?

驻村伊始,为尽快掌握古楼村基本情况,理清工作思路,罗敏飞积极与驻村工作队和村委沟通,实地走访了古楼村各个自然屯。他了解到,在2018年3月,古楼村有建档立卡户266户1033人,还有14户46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为2.3%。

昏暗的黄土房里墙壁脱落,用电用水困难,孩子们面色蜡黄、身体消瘦,眼神里透着紧张和自卑……部分贫困户家中的景象,让罗敏飞颇为震惊。从那以后,他内心笃定:要带领村民集体脱贫致富,一个也不能落下。

贫困户谭光利的父亲、妻子和女儿都患有精神病,母亲患有脑萎缩,因担心女儿嫁不出去,谭光利不愿意给女儿办《残疾证》,全家只有他一个劳动力。面对这一情况,罗敏飞多次上门劝说,帮忙办理了《残疾证》,并争取到了残疾人补贴,在鼓励引导谭光利种植花生、玉米、水稻的基础上,又帮助他发展种植了4亩糖蔗,并加入了村里的光伏产业扶贫项目。

如今,谭光利一家光是2020年一季度光伏产业扶贫项目的分红就有3000元,加上产业奖补、种植收入和各种补贴,生活有了稳定的保障,被列入了古楼村2020年脱贫计划名单。

2018年5月下旬,精准扶贫动态调整,罗敏飞看到古楼村返贫计划名单里有吴宁这一户,不禁眉头紧锁。吴宁家有两个严重智障的女儿,还带着两个患有智障及地中海贫血的外孙一起生活,全家靠三女儿外出打零工勉强糊口,返贫风险陡增。

保障吴宁这一户稳定脱贫成了要事。罗敏飞和工作队及村委多方奔走,很快为吴宁找到了一份护林员的工作,他的妻子也成了乡村清洁保洁员,全家有了三份稳定收入。

如今,吴宁一家搬进了移民安置点敞亮的新房,还开起了小店,日子越过越红火。他说:“没想到我还能过上有盼头的日子,党的政策好,我也遇上了像罗书记这样的好干部。”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2020年6月,古楼村已经脱贫摘帽255户99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15%。剩余尚未脱贫的7户23名群众,将在2020年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驻村两年多,罗敏飞对村里的大事小情都上心,一心扑下身子为群众着想。一张书桌、一张床、一台电脑,他就这么在古楼村驻扎下来,成了村里的一员,也住进了群众心里。

强保障:夯实基层党的组织

“自从罗书记到我们这驻村以后,村‘两委’的风气有了很大的改变,整个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大家脱贫致富的劲头更足了。”古楼村党支部书记蓝成钧说。

罗敏飞刚到古楼村时,村“两委”班子刚改选不久,村支书缺乏威信,村干部能力不强,整个村委班子貌合神离。罗敏飞深知,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古楼村长久的发展,关键是强班子、夯堡垒,在基层建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强化脱贫攻坚的政治保障、组织保障。

要把这盘“散沙”捏在一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他把建强村“两委”班子作为工作重点,制作更新了村委“工作人员去向牌”和“工作人员监督岗”,要求村“两委”人员要严格落实村委值班制度和请销假制度,并悬挂醒目位置接受群众监督,强化工作纪律,转变工作作风。同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抓好主题党日等活动,切实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强化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增强古楼村党支部凝聚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脱贫攻坚堡垒作用。

后盾单位大力帮扶,也积极支持他的工作。南宁市税务局作为上林县木山乡厂圩村后盾帮扶单位,给予帮扶工作充分的组织保障、经费保障,修缮了古楼村党员活动室和党务、村务公开栏,完善了党建宣传教育阵地,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学习党建先进经验,推进了古楼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2019年,古楼村党支部从自治区三星级基层党组织提升到四星级基层党组织,有力促进古楼村党支部“加星”提档升级。在他的带领下,古楼村村“两委”拧成了一股绳,汇成了一股劲,变得坚强有力。

班子团结了,队伍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上来了,带领群众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底气更足了。罗敏飞表示:“脱贫攻坚是一场持久战,不仅要有铁打的阵地,更要有一支打得赢、守得住、带不走的战斗队伍。只要能够把新班子团结起来,就是一支勇往无前的生力军!”

谋长远:对症下药“输血”变“造血”

要增加村民收入,关键在产业扶贫。

近年来,在罗敏飞的带领下,古楼村充分利用现有的村集体资源,探索产业发展模式,让产业落地生根进而发展壮大,让更多的农户享受到扶贫产业带来的红利,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推动合作社做多做大就是最好的办法。在巩固和发展太阳能光伏和广西山水牛产业项目的基础上,与木山乡那良村通盈合作社合作经营,养殖山水牛,扩大合作社规模,带动更多的村民加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预计每年能够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此外,罗敏飞积极向后盾单位争取帮扶资金25万元,用于路灯基础设施建设和合作社的发展,带动了16户贫困户增收。

为帮助贫困户学习种养经验和农村产业发展新理念,培养致富带头人,带动发展更多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强化造血功能。罗敏飞多次组织该村党员和群众到镇里、县里、市里、市外去考察学习,引导村民发展种养脱贫产业,并且依托养殖基地发展种植循环经济,取得了可观的效益。截至2020年5月底,古楼村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7.04万元,完成并超过自治区、南宁市下达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年度目标任务,脱贫摘帽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要致富,先修路。罗敏飞和工作队及村“两委”商议,将第一书记2018年、2019年的20万元扶贫经费和贫困村脱贫摘帽10万元奖励经费用于巷道硬化、修建庄道和产业路等项目建设,解决村民出行和产业运输难题。

“村里面貌能有这么大改变,我们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与罗书记他们的辛苦付出是分不开的,我们打心眼里都很感激。”村民蒋荣恩说。

有担当:战“疫”扶贫两不误

今年新春佳节之际,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正在老家享受阖家团圆之乐的罗敏飞,在党组织的号召下,毅然决然赶回了古楼村防疫一线,驻村第一书记变成了防疫先锋队队长。

掌握防疫动态,宣传防疫知识,做好3个疫情防控网格点的管控,开展全村排查工作……事项繁多,人手严重不够,罗敏飞号召全村老党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入执勤队伍。在他的组织下,由党员和村民志愿者组成的疫情防控队伍一道挨家挨户进行防控宣传,排查返乡和外来人员,对村屯周边进行全面消毒,对自行隔离人员进行随机检查。执勤点条件有限,他一碗泡面、一根火腿肠就迅速解决一餐,春风冷冽,他内心的热情却火热燃烧着。

工作间隙,罗敏飞记录了自己在战疫一线的点点滴滴,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作为一名党员,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坚决服从组织号召,在当前关键时刻,要顶在前面、冲在一线!

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罗敏飞没有放松古楼村的复工复产。立春之后,天气回暖,正是春耕生产的农忙时节。他带领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走村入户,向村民宣传帮扶政策,协调解决群众在春耕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引导村民分时、分块、分地抢抓春耕生产。受疫情影响,部分返乡村民短期内无法外出务工,心里着急。他带着工作队员分头入户进行劝说,协调解决贫困户返岗就业问题,并按照政府统一组织,分批次有序引导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但是对罗敏飞来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他承诺,将以税务人员的坚守和担当,把脱贫攻坚重任扛在肩上,以“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决心坚决打赢这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