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政策更给力:助企走出资金困境
“今年受疫情影响,我们厂榨蔗量下降明显,同期利润下降1000万左右,生产经营很被动。”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黄新说道。
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制糖企业。今年年初,由于疫情影响,砍蔗人工严重不足,甘蔗种植进度缓慢,产品销售与运输困难,糖厂与往年同期相比预计种苗调拨减少约50%。一月下旬,每日少榨蔗约1000吨,榨量明显减少。
由于制糖行业农产品原料受自然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较大,根据每年榨季情况调整当季的核定扣除标准,更能反映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于是,南宁市青秀区税务局主动联系企业,上门“点对点”宣讲政策,按照调整后的核定扣除标准对榨季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进行了追溯调整,2019年辅导该企业调整申报办理退税约410万元。
“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我们的甘蔗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标准提高了,很快410万税款就退到了账户,这笔退税给我们公司的帮助非常大,保障了企业的稳岗稳产,让我们在困难期间顺利渡过难关。”黄新高兴地说道。
最近,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广西石埠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企业负责人张祖韬也很高兴。因为在税务部门的帮助下,他之前一直发愁的资金短缺问题解决了。
“税务部门悉心指导我们办理了增值税留抵退税、疫情捐赠物资增值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加上社保费减免,享受到433.8万元的税费优惠,解了我们的心头压力啊!”张祖韬说。
广西得力木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要经营中高密度纤维板的生产与销售,其原材料是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受疫情影响,成本上升、资金紧张等问题也成为该企业的困扰。
为确保系列税费优惠政策落地见效,隆安县税务局成立工作组,专人按日负责纳税人申请退税事项,线上办理,通过定制“退税服务”,助力企业达产增产。
“今年受疫情影响,我们公司销售受阻,库存积压大。税务部门及时为我们办理了202万元增值税退税,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真是雪中送炭。”广西得力木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韦先生由衷感慨。
该公司财务负责人唐女士也表示,2019年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收优惠政策让企业享受了852万元的退税,为企业热电联产项目做强做大提供了强大的资金动力。
涉税服务更及时:助企快速恢复产能
为有效促进复工复产,帮助企业纾难解困,南宁市税务局瞄准制造企业复工“痛点”以及“难点”,进一步优化服务,通力护航企业快速复产复工,为制造业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广西北仑河医疗卫生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是南宁市少数几家具备医用口罩生产资质的企业之一。作为自治区第一批疫情防控物资生产经营企业,由于疫情期间口罩、手套等医疗物资供不应求,产量激增,给其带来了可用发票不足、资金周转不畅等问题。
南宁市邕宁区税务局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提供“非接触式”的“一企一策”辅导,线上为企业办理了发票增量业务,同时在线上审批了该企业的延期缴纳税款申请,解决了企业发票燃眉之急。
税务部门在后续跟进中还发现,该企业为扩大产能新购置的设备,可以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于是安排工作人员进行了“一对一”政策与操作辅导,企业支付的设备款一次性在税前扣除。
公司财务负责人石彩武深有感触:“服务贴心,业务操作熟练,为税务部门点赞!”
在税收政策的支持下,广西北仑河医疗卫生材料有限公司2条生产线马力全开,产能不断攀升,日产医用护理口罩20万个,满足了市场对医用护理口罩的需求,为打赢防控阻击战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样及时享受到了延期缴纳服务的还有广西天正钢结构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金属结构制造企业,由于销售未能按期回款,造成企业流动资金困难,产能受阻。“企业账上资金仅有43万元,但应付职工工资高达75万元,按期缴纳税款184万元,这可怎么办啊!”公司企业负责人谢先生非常着急。
接到谢先生的“求助”电话后,南宁市武鸣区税务局工作人员认真为企业分析了情况,介绍了疫情期间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并引导企业在电子税务局办理了延期缴纳税款手续,且迅速进行了“非接触式”审批。
“非常感谢税务部门的悉心服务,帮助我们解决了最棘手的难题,缓解了压力,给我们足够时间来恢复产能,渡过难关,更给了我们添了一份安心。”该企业负责人谢先生高兴地说。
据了解,疫情防控期间,南宁市税务局大力推行“非接触式”出口退(免)税服务,提速出口退税办理,加快退税资金“回流”企业,助力我市外贸企业复工复产。
据南宁市南北动力有限公司负责人苏先生介绍,受疫情影响,公司今年产量同比下降10%-15%,农机类产品、工程钻头等产品订单量大幅下降。同时,前期停工停产导致订单积压,货款回笼慢,资金不足影响复工复产,生产经营陷入死结。
南宁市江南区税务局主动了解到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后,立马组织了服务团队提供“点对点”上门服务,辅导企业通过电子化申报出口退税,并加快审批流程,帮助企业获得58.23万元出口退税,解决了企业“资金荒”。今年5月份,南北动力有限公司签订了多笔外贸出口订单,金额合计142万元。
“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非接触式’办理,几十万元的出口退税款很快就到账了。有了这笔款项,我们资金盘活了,源源不断的订单也随之而来。”苏先生兴奋地说道。
数据支撑更精准:助企实现转型升级
南宁不少制造业的科技型企业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发展阶段,产品研发升级资金压力普遍突出。得益于税务部门发挥各类大数据平台优势,精准对接不同企业需求,开展靶向服务,制造业快速复苏,实现转型升级,为疫后经济发展再添一份科技力量。
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水污染防治、工业环境治理、土壤环境修复、环保设备制造等于一体的环保类科技公司,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的同时,也面临着资金周转、产品成本、价格竞争等方面的难题。
在“钉钉”平台获悉企业实际困难,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运用税收数据比对进行精准分析评估,迅速组织实地走访,对企业账册和申报数据的核查比对,发现企业把部分符合加计扣除条件的研发费用归集到了其他费用中。
为此,税务人员向企业解读了研发费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和操作指引,并建立了工作台帐,定期向企业发送税收辅导资料,解答企业涉税疑问,确保企业享受税收优惠“万无一失”。
在该公司晒出的减税降费清单中,列明了科技创新道路上的税收支持:按照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政策,2019年公司减免税款超2500万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方面,2019年汇算申报的扣除额达到1亿元,节省税款至少1500万元。
该公司负责人宋海农感慨地说:“在税务干部悉心指导下,我们对研发费用的归集更清晰了。这对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产品竞争力、更好的‘走出去’帮助很大。”
同样享受到“实惠”的广西大都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一直专注于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的研发。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在大数据平台进行分析筛选,初步掌握情况后,对企业进行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辅导,并提醒企业及时进行申报。
“公司2019年研发费用可享受加计扣除的金额为1796万元,可减少缴纳企业所得税270万余元。这笔资金及时缓解了生产、研发过程中的人工成本等费用,不仅将这次疫情带来的风险控制在了合理的范围,更为公司新技术的研发注入了新活力!”公司财务负责人吴昱说。
位于南宁六景工业园区的广西南宁都宁通风防护设备有限公司,是主打高分子防护密闭门的高科技企业,同样也感受到了税务部门的关心。正是税收大数据平台的支撑,使得税务部门对企业发展情况更了然于胸,“一企一策”针对性更强,辅导更精准。
该公司近年来享受了高新科技企业所得税按15%税率征收、研发费加计75%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2019年,公司将77.88 万元的“减税红包”投入科技研发、技术改造,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在丰富了产品线的同时亦提高了附加值,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让公司在市场激烈竞争中得以稳步发展。
强工业是强首府的首要任务,制造业是经济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当前南宁市正开展制造业发展攻坚突破年活动,南宁市税务局纳税服务科负责人周继亮表示:“我们将持续聚焦‘减税费优服务 助复产促发展’,积极落实各项税费政策,不断创新服务举措,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服务‘六稳’‘六保’大局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