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南宁市税务局发挥绿色税制正向激励作用,加强部门协作,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守护绿城南宁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首府高质量发展。
高排放和高污染的水泥行业一直以来被称为“灰色制造”行业。如今走进广西华润红水河水泥有限公司,看到的是草木翠绿,现代化厂区干净整洁。该公司先后主动更新设备,投产应用了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水泥设计年产能约230万吨。宾阳县税务局主动对接企业开展环保税费政策宣传辅导,建立“企业享受计划表”跟踪管理台账,三年来该企业累计享受环保税减免优惠近39万元。
“国家支持加快我们转型升级的步伐,我们把减免的税款用于安装废水零排放的设备、购置烟尘排放监测仪器和系统。”广西华润红水河水泥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韦少珍说道。
南宁税务部门利用税收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高耗能高排放企业,为纳税人提供“精准滴灌”式环境保护等税法宣传,帮助企业算清“生态账”。
“2022年公司享受到多项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额3000多万元,增值税即征即退税额1000多万元,并将其全部投入在环保、节能增效的研发费用中。”南宁市三峰能源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黄先生介绍,该公司近年来先后实施二噁英控制优化研究、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方案研究,并开展节能增效技改工作,其中每年投入1500多万元资金对节能、环保设备进行更新改造。2022年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量达63.69万吨,发电量31455万千瓦时,同比2021年能耗降低4.5%,效益增加约2%。
近年来,南宁市税务部门通过实行环境保护税“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促使市场主体特别是重点排污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持续投入资金治理污染、减少排放,推进可持续发展。2023年1—7月南宁市累计有100户纳税人享受环境保护税减免529万元。
绿色税制不仅激励传统产业企业转型升级,新能源产业也在税收红利的支持下走稳可持续发展之路。广西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是一家清洁能源光伏发电的建设企业,该企业前期购置设备投入大,中后期设备运维成本高,面临着经营发展和资金双重压力。该公司财务负责人李女士介绍,该企业2022年至今累计获得减免企业所得税770多万元,天堂岭农光储一体化发电项目投产后,年平均发电量将达4.94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6.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9.3万吨、二氧化硫1.5万吨、氮氧化物0.74万吨。
在促进汽车节能环保方面,国家对新能源车船免征车船税,对节能汽车减半征收车船税,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2023年1—7月,南宁市累计为超9万户纳税人减免车船税约1500万元,为3.74万辆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5.58亿元。
为扩大绿色共治朋友圈,南宁市税务部门主动加强与自然资源、环保、水利等部门合作,逐渐形成了“部门联动、信息共享、精诚共治”的征管协作机制,共同为绿水青山拉起保护网。如隆安县税务局与经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协同合作,联合制定《隆安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共同开展生态保护联动执法,积极推进了浸银渣处置工作,携手护好青山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