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夜间文旅成为景区发展夜间经济,促进旅游消费的新动力。广西河池市税务部门聚焦“文旅+夜间经济”,紧跟消费热点,充分发挥税收职能,通过贴心服务和政策红利,为夜间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税”支持。
政策红利赋能文旅“夜”经济
夜间经济由以往单一的消费模式逐渐向产业多元化、场景融合式等新模式转变,河池市税务部门通过精准推送税惠“红利账单”,助力升级版夜间经济发展。
巴马长寿岛位于河池市巴马县赐福湖湖心,岛上自然景观优美,可观孔雀开屏,可看香猪赛跑,可访寿星老人,可赏夜游演出,是巴马长寿旅游的标志性综合景区。
“这几年‘夜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我们计划以原有的夜间游玩为基础,打造长寿‘不夜岛’。”广西巴马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道。
巴马瑶族自治县税务局“老庚工作室”聚焦“夜间文旅”企业需求,“一对一”“点对点”精准送达税惠政策,当好政策“讲解员”,以税惠红利助力夜间文旅向新发展。
“在税务部门的指导下,公司享受了309万元的税费减免优惠,充足了美食街引进和景区升级改造的资金支持。”该公司财务负责人介绍道,“2024年公司投建的各个景点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旅游总消费破亿。”
同样是观光旅游和体验民俗风情理想之处的,还有位于河池市金城江区西北部的河池小三峡。
“峡比长江三峡险峻,水比桂林漓江深幽。”河池小三峡景区内山峰兀立、绝壁斧削、钟乳倒悬,是我国典型的石灰岩喀斯特峡谷,被誉为“南国水上大峡谷”。
为助力景区企业迎接新年旅游高峰,河池市金城江区税务部门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为企业送上税惠政策定制“大礼包”,以税惠政策精准“滴灌”,帮助企业“蓄能充电”,迎接春节旅游旺季的到来。
“截至今年1月,公司已经享受了28万元的税收优惠,大大减轻了资金负担,景区游乐设施得到了升级,游客可以在我们河池小三峡乘舟游览,体验乡村民俗。”广西河池某旅游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莫钰表示。
银税互动激发文旅新活力
夜间经济不再只是简单的“吃喝玩乐”,而是逐渐成为融合饮食、文化、娱乐等多元消费的新业态,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机遇,河池市税务部门聚焦文旅业融资难问题,积极促进税银企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助力“文旅+夜间经济”欣欣向荣。
歌娅思谷·南丹白裤瑶民俗风情园,是白裤瑶文化夜游4A景区,园内不但拥有精美的白裤瑶传统建筑,还有特色美食体验以及精彩纷呈的民俗表演。
南丹县税务局积极联合金融机构,举办银税互动交流会,助推企业获取贷款支持,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
“太及时了,在税务部门的助推下,我们顺畅地获得了一千多万元的银行贷款,及时解决了景区在功能升级、品牌推广等项目上的资金缺口。”广西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卢松强说道。
贴心服务点亮文旅新画卷
河池市积极探索农文旅一体化等民族团结融合发展新路径,打造非遗展演、特色市集、美食品鉴等沉浸式体验,河池市税务部门聚焦文旅行业需求,将税收政策和便民举措送到景区,在服务细化上持续发力,助推文旅市场更加红火。
棉花天坑景区位于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棉花村,总占地面积近2000亩,天坑大剧场深约280米,宽约300米,全程悬崖栈道(悬崖看台)约800米,是独一无二的新奇旅游探索地。
罗城县税务局充分发挥税收职能,聚焦文旅发展重点企业,组建“仫佬尖尖”党员服务团队,走访景区开展问计问需,为景区工作人员送上“面对面”的精细服务,为文旅企业发展注入“税动力”。
如今,棉花天坑景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户外活动体验,吸引了大量自驾游爱好者,累计接待自驾游客超10万人次,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荣获2022年“驾游中国”最受欢迎自驾旅游目的地称号,成为罗城县夜间文旅的一张璀璨名片。
随着河池文旅产业的持续升温,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景区游客的增加,拉动了河池夜市经济圈,焕发了“夜食、夜娱、夜购”等夜间经济的活力。
在河池市宜州区会仙山景区,“宜州之夜”迎来“小摊热潮”“金钥先枫”青年税宣小分队,面向个体工商户、创业大学生开展现场咨询答疑。天峨县税务部门将“普法小摊”搬进江滨美食广场,通过“线上远程帮办”“线下走访问需”相结合,为商铺提供税法咨询和辅导。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税务局“税小青”服务团队主动靠前,在夜间灯光秀现场建立纳税服务通道,线下开展税收宣传辅导。凤山县税务部门逐项梳理最新税费支持政策,依托线上平台,向百凤兴欢乐谷“点对点”推送税收宣传册。
“夜游文旅经济”已成为旅游市场蓝海。下一步,河池市税务部门将持续提升纳税服务水平、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推动“文旅+夜间经济”深度融合,为文旅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