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群山,碧水长流。河池市积极打造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坚定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河池市税务局主动融入发展大局,精准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全力护航河池向“绿”而行。

政策激励,培育“低碳经济”新增长极

红水河作为珠江水系西江干流的重要源头,不仅滋养着河池的广袤土地,更孕育了丰富的清洁能源。龙滩水电站——这座总装机容量630万千瓦的 “能源巨人”,既是西电东送的核心枢纽,也是河池打造 “风光水储” 多能互补体系的关键一环。如今,它正从单一水电向风电、光伏等多元清洁能源领域拓展。

因龙滩水电站流域横跨黔桂两地,需向11个县分别申报缴纳税费,企业面临跨区域取水、跨省域缴税、政策适用难等问题,企业在申报过程中极易出现因政策差异带来的涉税风险。

天峨县税务局联合多个县市税务局研讨协商,全面梳理跨省区政策差异6大类、11项,明确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税惠政策等5个环节的操作规范,组织税务干部深入企业开展针对性、定制化、场景式政策解读和指导,真正将政策“点对点”推送到户、辅导到位。

服务升级,助力农业旅游创新发展

位于河池市金城江区五圩镇的广西鹏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凤飞蛋鸡养殖基地,利用畜禽粪便罐式发酵机每天清除鸡粪23吨,鸡粪经过处理转化为周边果园的有机肥料,形成绿色循环。目前该基地已成为融合蛋鸡养殖、有机肥生产和果园观光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示范点。

“企业规模做大了,业务涉及就广,压力也不小。过去主要靠手工记账,发票管理容易出错,有时还会错过申报期限。”企业负责人黄大文坦言。

针对农旅融合项目的合规经营需求,河池市金城江区税务局“江炜工作室”业务骨干主动上门,帮助企业建立规范的电子账册,系统梳理不同经营环节的业务流和财务流,利用税务大数据生成《蛋品销售趋势报告》,助力企业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80%。2025年初,企业因人员变动,不慎错过增值税申报期限,但在3日内主动补办并缴纳税款,金城江区税务局依据“纳税信用修复机制”,按100%比例修复其信用扣分,企业保持B级纳税信用等级,成功竞标为连锁超市核心供应商。

贴心的税收服务如同春风化雨,不仅规范了农旅新业态经营管理,更有效降低了创业成本,激发了乡村活力,让绿水青山转化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在巴马盘阳河畔,占地1300余亩的寿源田园综合体,既可游览翻滚的稻浪、享受芬芳的果蔬,又能开展田园研学、体验民俗风情,每年吸引逾50万游客来感受“长寿之乡”的生态魅力。

然而,在田园综合体蓬勃发展的背后,企业经营却面临涉税难题。广西茂雄康养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坦言:“公司项目横跨农业种植、餐饮住宿、旅游服务等多业态经营,常因业务边界模糊导致申报偏差。”

巴马瑶族自治县税务局“老庚工作室”为企业全面梳理从田间种植到休闲服务的全链条涉税流程,通过精准“税收体检”让痛点显影,创新推出“台账+清单”管理模式,实现种植、文旅、餐饮等业务分类核算,同步对接农产品采购与游客消费的电子凭证,确保每笔收支全程留痕,还配套开发“税村共建”数字化平台,实时推送税收优惠信息。在精细服务下,企业申报效率提升40%,累计享受减免税额20余万元,直接带动周边300余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文旅经营实现年增收上万元,形成税惠赋能、产业升级、百姓共富的农文旅融合新业态。

高效网办,构建“山水经济”发展共同体

一句“广西仙本那”让三门海景区成功“火出了圈”,这抹神秘梦幻的翡翠蓝吸引全国各地游客自驾前往。据悉,今年暑假期间,三门海景区假期每日船票均提前售空,接待量达最大承载量,旅游市场人气爆棚。景区的民宿和餐饮迎来客流量高峰,民宿登记率同比增长30%。

为促进民宿产业健康发展,河池市税务部门“网上办”赋能,大力推广“非接触式”办税,依托电子税务局、自助终端、掌上办税等渠道,重点解决偏远景区、民宿客栈开票难、办税远等问题,发票开具、税费申报缴纳等业务“足不出户、指尖可办”。税务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将适用税费政策和经营发展注意事项等信息“点对点”推送到位,引导民宿规范经营管理,保障旅游者与经营者合法权益。

从引导产业“含绿量”提升,到护航乡村“含金量”增长,河池市税务局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把服务绿色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今后将持续通过政策红利和专业指导双轮驱动,推动形成“政策引导—技术升级—绿色发展”的良性循环。